第24章 文帝三辞(1/4)
侍中刘廙等人向曹丕上奏说:“陛下您凭借着大圣之人的纯粹美好品德,正逢天命的历数流转。观察天象,各种符瑞清晰显着;考察图谶纬书,相关文义光彩照人;审视人间事务,四海百姓齐心归向;参考前代历史,不同时代却有着相同的天命归属规律。然而您却坚决拒绝禅让的天命,不肯登上尊贵的皇位,您的心意诚恳,我们怎敢不遵从您的诏令呢?我们这就准备奏章,派遣使者呈递上去。”
曹丕回应道:“泰伯多次将天下相让,人们都找不到合适的言辞来称赞他的品德,孔子都赞叹他品德高尚到了极点,我又算什么人呢?怎敢不效仿这种谦逊的品德。”
庚申日,曹丕向汉献帝上书说道:“皇帝陛下:我接到了本月乙卯日的玺书,聆听了您的册命,内心十分震惊,精神恍惚,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了。之前我请求归还丞相之位,退回到封国,承蒙陛下恩准。我虽然没有古人那种衡量自身德行来决定进退的志向,但保全自身、顺应本性,确实是我内心的愿望。没想到陛下却降下这错误且过分的任命,发布这千载难逢的诏令,要把皇位禅让给我这个无德之人。我听说尧帝禅位给舜帝,是因为舜帝具备使家庭和谐的美德;舜帝传位给大禹,是看中了大禹的智慧圣明。即便如此,他们还要向下咨询四方诸侯的意见,向上观测天象。如今我的德行比不上虞舜和夏禹,行为也不及这两位圣君,却要承接天命的安排,接受这禅让的任命,我内心衡量,实在是没有足够的德行来担当。许由只是一个普通百姓,都拒绝接受帝位;善卷身为平民,也违抗了舜帝的诏令。我虽然见识浅陋,又怎敢忘记坚守气节,而不接受这重大的天命呢?这实在是我最大的心愿。我恭敬地呈上这篇奏章,陈述我的心意,派行相国永寿少府像粪土一样微不足道的臣子毛宗上奏,并将玺绶一并奉上。 ”
辛酉日,给事中博士苏林、董巴向曹丕上表。他们说道:“上天划分了十二星次作为不同地域的分野,各个王公之国都有与之对应的星次。周朝对应鹑火,魏国对应大梁。岁星在十二星次间运行,天子承受天命,诸侯受封领地。当年周文王开始承受天命的时候,岁星在鹑火之位,到武王伐纣时已经过了十三年,岁星又回到了鹑火。所以《春秋传》里说:‘武王伐纣时,岁星在鹑火;岁星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