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文帝践祚(2/4)
乱反正,为建立大业打下基础;到了殿下您,凭借至高的德行顺应天命,即位以来,上天的征兆和人事的发展都十分完备,神灵的启示、图籍的记载都和古代一样,祥瑞之兆更是超过前代。许芝所引用的《中黄谶》《易运期》里关于姓氏的谶语,在以前就已出现,和汉朝的命运同时显现。由此可见,天命归属魏国已久,不是殿下您能拒绝的。神明期待您祭祀敬奉,百姓都翘首以盼,希望殿下您能看看图籍上的明确记载,以天下大义为重,向内外宣告,让州郡百姓都知道符命显着,同时也了解您的谦虚之意。”
曹丕再次下令说:“把我的心意传达给四方,让大家明白我的诚恳,这是对的。但其他的言论,并非我本意,我实在承受不起。各位的议论,不如我自己对自身的了解清楚。那些不切实际的夸赞,我实在担当不起。而且我听说最近东征时,经过郡县和屯田地区,看到百姓面带饥色,有的甚至衣服破旧不堪,这些都是我的罪过。面对众多祥瑞,我深感惭愧,也对不起百姓。这么看来,我的德行连做一方诸侯都不够格,更别说称帝了!大家别再讨论这件事了,别让我显得更加德不配位,等我死后,也不至于被后世君子嘲笑。”
癸丑日,曹丕将相关事宜宣告给朝中众官员。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侍御史郑浑、羊秘、鲍勋、武周等人看过通告后,向曹丕进言。他们说:“殿下的指令我们已拜读,又研读了太史丞许芝呈递的关于符命的奏事。我们知道,往昔唐尧的时代走向衰落,天命便归于虞舜;虞舜的时代衰落之后,天命又转到夏朝。可见天地神灵的意志、帝王更替的气数、朝代兴衰的征兆,都取决于君主的德行。孔子曾感慨:‘凤鸟不出现,黄河也不出现河图,我的主张恐怕难以实现了!’如今汉朝衰败,从安帝、和帝、冲帝、质帝以来,皇位继承多次断绝。桓帝、灵帝昏庸无道、荒淫无度,国家大权旁落,这表明天命的转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由来已久。殿下您登基之后,崇高的德行广泛施与众人,上达天地,下至百姓,天人感应,祥瑞接连不断。翻阅以往的史书,从未有过如今这般昌盛的景象。那些伟大的人物,在天象变化之前行动,上天也不会违背他的意愿;在天象变化之后行动,也能顺应天时。如今天时已经到来,您却依旧谦让,这种行为,即便是舜帝和禹帝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