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文帝践祚(1/4)
曹丕听后,回应道:“以前周文王占据天下三分之二,却依旧侍奉殷商,孔子赞叹他品德高尚;周公旦代行天子之事,处理天下政务,最终还是把政权归还给成王,史书赞美他的为人。我虽然德行比不上这两位圣贤,但也不敢忘记他们崇高的品德和行为。唐尧、舜、禹凭借圣明的资质和高尚的品德治理天下,才能上和神灵,下安百姓,美名流传至今。我德行浅薄、见识鄙陋,只是有幸继承先王的基业。如今我的恩泽还未惠及四海百姓,即便倾尽仓库物资去赈济魏国百姓,还是有受冻挨饿的人。我日夜担忧恐惧,不敢有丝毫懈怠,只希望能平安度过此生,守住魏国的基业,死后能无愧于先王,尽到自己的责任。我志向不高,只想做好这些。虽然多次出现祥瑞,但我内心依旧惶恐不安。许芝说的这些,我实在不敢当。我内心恐惧,手都在颤抖,连字都写不好,言辞也无法表达我真实的心意。我之前作诗说‘丧乱悠悠过纪,白骨纵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佐时整理,复子明辟致仕’,我希望能遵守这首诗里的承诺,说到做到。把我的这番心意传达给远近的人,让大家知道我的赤诚之心。”
于是,侍中辛毗、刘晔,散骑常侍傅巽、卫臻,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中博士骑都尉苏林、董巴等人上奏说:“我们看到太史丞许芝呈上魏国受命的符命,您的回复言辞恳切,坚守谦让之道,即便舜、禹、汤、文王在世,也不过如此。但古代圣明的君王接受天命从不推辞,是因为要急切地遵循上天的旨意,满足百姓的期望,实在是不得已。《易经》说‘观察天文现象来洞察时势变化,观察人文现象来教化成就天下’‘上天展现各种天象,预示吉凶,圣人就会顺应这些现象;黄河出现河图,洛水出现洛书,圣人就会效仿运用’。天文现象会随着人事而变化,而河图洛书的记载,殷、周都借鉴使用。这说明这些都是帝王的明确符命,是天道的关键所在。自古以来,有德行符合天命的朝代兴起,无道气数已尽的朝代就会被取代。《左传》批评苌弘想要支撑注定崩坏的天道,同时也肯定蔡墨‘雷乘乾’的说法,说明国家的兴衰存亡,不是人力能决定的。如今汉朝衰落,皇帝权威丧失,天子诏令无人理会,上天要舍弃旧朝,任命新君,百姓也已背离汉朝,归附魏国,这是很明显的事实。先王曹操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