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文帝受禅(1/4)
到了四月,曹丕率领队伍继续前行,抵达了曲蠡。
此时,汉献帝察觉到众人的期望都已转向了魏国。在这样的局势下,汉献帝召集了朝中的公卿大臣和有识之士,发布诏书。诏书中说,自己在位三十二年,这期间天下动荡不安,多亏祖宗保佑,汉室才得以在危难中存续。但他观察天文现象,又了解民心所向,发现汉朝的气数已尽,而天命似乎转到了曹氏一族身上。他认为曹操(前王)已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曹丕(今王)又以高尚的品德顺应这一趋势,可见这是天命所归,历数昭然。他羡慕古代唐尧禅让天下,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美名流传千古,所以决定效仿尧帝,将帝位禅让给魏王曹丕。
之后,汉献帝前往高庙祭祀,向祖宗禀告此事。接着,他派兼御史大夫张音带着符节,捧着皇帝的玺绶,前往魏国进行禅位仪式,并宣读册文。册文里对曹丕说:从前帝尧把帝位禅让给虞舜,虞舜又禅让给大禹,可见天命并非固定不变,只会归于有德行的人。如今汉朝国运衰落,世道混乱,到了他这一代,更是天下大乱,奸臣横行,国家几乎覆灭。多亏了魏武王曹操的神武,平定四方的祸乱,使中原得以安宁,保护了汉室宗庙。这不仅让他自己得以平安,天下百姓也都受益。现在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事业,德行昭着,正在恢复周文王、周武王的大业,彰显父亲曹操的伟大功绩。上天降下祥瑞,人和神都发出征兆,众人都认为曹丕的品德能与虞舜相比,所以让他遵循唐尧禅让的旧典,接受这皇位。并告诫曹丕要公正地秉持大道,顺从天命,好好治理天下万国。
在这禅让的背后,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左中郎将李伏向曹丕上表,讲述了一段往事。当初曹操刚建立魏国时,消息传到境外,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情况。武都的李庶、姜合当时客居汉中,他们对李伏说,曹操必定会成为魏公,但不会马上称王,将来平定天下的,是魏公子桓(曹丕),这是神的旨意,曹丕会符合符谶,顺应天命登上天子之位。李伏把这些话告诉了镇南将军张鲁,张鲁询问这些说法的出处,姜合说是出自孔子玉版,还说通过这个可以预知百世之后的天子历数。一个多月后,有逃亡的人带来了相关册文,内容果然和姜合说的一样。姜合精通谶纬之学,在关右地区很有名气。张鲁虽然心系国家,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