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北征袁氏(3/5)
疼可别见怪!’虽然这只是当时玩笑般的话语,但若不是关系至亲至厚,又怎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并非害怕桥公的灵魂会发怒让我生病,只是怀念往昔的情谊,每每想起,心中就满是凄怆。如今我奉命东征,军队驻扎在故乡附近,向北遥望桥公的墓地,心中满是思念。我备下这微薄的祭品,希望桥公能够享用!”)祭祀完毕,曹操又率军进驻官渡,时刻准备应对新的战事。
袁绍自从在官渡战败之后,心情抑郁,积郁成疾,常常吐血。到了建安七年夏五月,他终究还是没能挺过去,一命呜呼。袁绍死后,他的小儿子袁尚接替了他的位置,大儿子袁谭则自封车骑将军,屯兵在黎阳。
这年秋九月,曹操决定征讨袁谭和袁尚。双方一交战,便陷入了激烈的战斗。袁谭和袁尚的军队接连败退,但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城防,拼死固守,曹操一时间也难以攻克。
建安八年春三月,曹操改变策略,开始攻打黎阳的外城。袁谭和袁尚见曹操来势汹汹,终于按捺不住,出城迎战。曹操指挥若定,曹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一举大破袁军。袁谭和袁尚见势不妙,趁着夜色仓皇逃窜。夏四月,曹操乘胜进军,直逼邺城。然而,五月时曹操又率军回到许都,只留下贾信屯守黎阳。
五月己酉日,曹操颁布了一道命令:“《司马法》中说‘将军死绥’(据《魏书》解释,‘绥’就是退却的意思,要求将士们前进一尺也不能后退一寸),所以赵括的母亲才会请求不因赵括战败而受牵连获罪。由此可见,在古代,将领在战场上打了败仗,他的家人在国内也会受到惩罚。但如今我军出征,只奖赏有功之人,却不惩罚有罪之人,这不符合国家的典章制度。现在我命令,各位将领出征时,若是打了败仗,必须承担罪责;作战失利的,要免去官职和爵位。”(《魏书》中还记载了庚申日颁布的另一道命令:“有人认为,军中的官吏虽然有功劳和才能,但德行不足以胜任郡国的选拔,就像古人说的‘可以和他一起遵循正道,却不可以和他一起权衡变通’。管仲说过:‘让贤能的人凭借才能获得俸禄,君主就会受到尊崇;让战士凭借战功获得赏赐,士兵就会不惧死亡。在国家中实行这两条,天下就能得到治理。’从未听说过无能的人和不作战的人,都能接受俸禄和赏赐,却还能立功兴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