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小许总的盘外招(1/7)
酒店房间。
临近傍晚的时候,许晨接到了牛小丽的电话,说是要回去“体育报业总社”开会。
许晨还是带上了双肩包和电脑,换了身正式些的衣服便下楼了。
……
体育报业总社,还是2楼那间大会议室。
许晨跟着牛小丽到的时候,李光万和陈辉两位“专家老师”也刚好到了,也都分别跟着一位对接的工作人员。
黎旭正在跟两个秘书对方案,见三人进来便赶紧起身:
“辛苦三位老师了!
方案已经汇总好,辛苦三位再最终把把关。”
场间资历最深、年龄最大的,自然是北大教授李光万,许晨和陈辉很识趣的退让,把主要的“审核位”让给了李光万。
方案就是按照昨天会议室讨论的内容,黎旭带着两个秘书,整理成了两份标准“公文”格式的文档。
许晨通常的汇报提案都是用ppt,见到这种标准而正式的“公文”文本,还是觉得有些不适应。
排版、字体、标点符号,全部都是一丝不苟。
标题、内文等等,词句也明显非常考究,显然是遣词造句斟酌了蛮久。
尤其开篇第一页的几段,还有些非常官方、唱高调的务虚内容,也是让许晨有些头大。
许晨看了眼身旁两个年轻的男“秘书”,心想每天处理这种公文,也是蛮耗费脑细胞的。
抛却第一页的“引题”切入部分,后面就务实了很多。
昨天讨论的两个方案,也基本上从话题策划、舆论引导、传播渠道、时间节奏四个模块,呈现的清晰易懂。
但估计这两位秘书不是专职干新闻或公关的,其中还是有些个别专业向的纰漏。
好在李光万、陈辉、许晨三人都是“专家”,现场便指了出来即时修改。
而针对传播渠道模块,陈辉今天白天通过各方联络,也给到了包括“华夏社”在内的核心媒体资源。
许晨忍不住咋舌,这个“专家组”当真是能量巨大,类似“华夏社”的关键传播资源,仿佛都能即时去争取过来的。
而许晨这边,也刚好把孙艾米下午刚做好的两个传播物料分享了出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