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顾虑(4/6)
决,依靠工人们自己挖掘矿石,提炼出制造蒸汽机所需的生铁。若能成事,说不定还能进一步改进蒸汽机技术,让它服务于铁矿的开采工作。”
“望陛下恩准。”
今日事务繁杂,可能仅更新两章。
——
“铁矿?”
朱元璋略感惊讶。
他还以为夏日白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谁知只是希望得到铁矿开采的权力?
如今大明的铁矿开发既有官方经营也有民间自发。他对那些国营铁冶场并无太多好感,在洪武七年时曾下令设立十三个国营铁冶场,每个场设一名正八品的大使和一名正九品的副使。
对这十三个国营铁冶场,朝廷每年都有明确的产铁指标,总计达到八百零五万斤以上。
当然,这并非大明实际的年产量。
除了这些国营铁冶场,大明还有大量的铁资源来自民间,朝廷则以铁课的形式征税。
为了避免破坏环境,开国之际,大明就划定了铁矿开采的具体区域。起初由于库存不足,不得不开设了十三个国营铁冶场,但随着时间推移,库存逐渐充裕,已能满足需求。因此这两年,他接布诏令,停止了多个官营铁冶场的运作。
从前铁矿稀缺,朝廷需求量大,不得不建立官营系统,但现今铁矿资源充足,百姓自行开采的铁品质甚至优于官营产品,所以他早有打算,计划逐步关闭这十三个铁冶场,转而交给附近民众自行采炼,朝廷只需按照十五分之一的比例征收铁课即可满足自身需求。
这在他看来,也是一种仁政之举。
太平盛世应无闲置的人才,亦不应有闲置的资源。如果利益不属于官府,则属于民众。民众获益,则财富源泉通畅且对官府有利;官府独占利益,则财富来源受阻必然损害民众。如今各地冶铁活动频繁,军需无忧且民生稳定,朝廷无需与民争利。
夏日白神色平和。
实际上,他提出的这个要求并不算特别复杂。大明并未禁止个人开采铁矿,反而积极鼓励,只不过限定在官方划定的范围内。
朱元璋深知,若以为铁矿可以随意开采,那是极大的误解。天下铁产量皆由朝廷调控,需时则鼓励民间冶炼,供过于求便即刻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