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经济稳定(2/6)
比你们谁都清楚,也比你们谁都要明白。”
“但这种钱财,我不要。”
“更不允许这些商人去获取。”
“我就是要让这些商人永远处于社会底层,受世人羞辱践踏,就是要让他们承担天下最繁重的劳役,就是要让他们劳碌至死,让他们世代悔恨成为商人,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世代蒙羞。”
朱元璋双眼血红。
他对商人的仇恨几乎化作实质。
夏白在心底深深叹息,他能感受到朱元璋内心的怒火。
因为朱元璋的父母正是那场灾难的受害者。
然而,作为一个,作为天下的掌舵者,不能意气用事,也不能固执己见。
轻视商业,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朱元璋可能明白经商在税收方面远胜于务农的道理。
然而,他毫不在意这一点。
他由衷地憎恶商人,甚至直截了当地想要打压商业活动。
为了防止抑制商业导致财政短缺,他还特意制定了多项关乎民生的政策,目的是在重视农业、限制商业的同时,确保大明的财政运作如常。
在他的治理下,效果确实达到了预期。
但从纳税的角度来看,无法动摇他坚若钢筋的思想。
夏白摇头说道:“陛下对商业的理解过于肤浅。”
“并且,陛下始终处于自我矛盾的状态。”
“经济是政治的根基。”
“陛下抑制商业,又对沿海实行海禁。”
“然而,与此同时,陛下却长久以来欢迎各国前来进行外交性质的朝贡,并对朝贡国带入的额外商品给予免税待遇,不仅如此,还对他们进行大量赏赐。在陛下的统治下,安南、占城、真腊、暹罗、爪哇、大琉球等三十多个国家频繁来大明朝贡,使者络绎不绝,商贾随之涌入。在这种情形下,本应是国际贸易繁荣昌盛,但实际上,这种繁荣只是单方面的。”
“仅限于海外各国。”
“对大明毫无实际益处。”
“甚至大明需要为此付出巨大的财政开支。”
“一方面积极鼓励海外各国进行朝贡贸易,另一方面却严厉打击本国居民参与海外贸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