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泥腿子的直播间雄踞第一?(4/6)
湿润育秧的方式,一亩的用种量大概在8斤左右,二十斤可以种两亩半了。
“姜叔,这几天你的拖拉机有空吗?我把水田去耕一下。”李响说道。
“你哪天要?”姜建国问道。因为现在是中稻的播种季,他的拖拉机有点忙,会有一些人家来租用。
“今天下午或明天。”
“那就今天下午吧!你要用了过来开!”姜建国说道。
“好嘞,谢啦。”
李响找了口大缸,将稻种倒进去,加满水,用盖子盖上。
这是水稻育种里面的“浸种”步骤,期间每天搅拌和换水,种子吸水量达到种子重量的30-40时有利于发芽。
他下午去借拖拉机的时候,也没有空手,而是拿了两条烟,姜建国不在,姜婶不要,李响直接扔在客厅的桌子上,开着拖拉机就跑了。
“这孩子……就那么一点田,还拿这么好的烟过来。”姜婶十分无奈。
李响干活,自然是要直播的,他在田边支起了手机,又戴上了单兵作战摄影头盔,由于三个妹子忙得走不开,所以没办法,又开启了一个人的模式。
在川省,中稻通常是在4月中旬至5月底播种,差不多9月中下旬收割。李响现在也不算晚。
去年他奶奶只种了七八分田的晚稻,今年李响在家,因为田多,荒着也是荒着,所以打算种两季。
中稻和晚稻时间有重叠,所以这两季不是在同一块水田里。
说起来也怪可惜的,李家村现在很多田都无人耕种。而且由于在山区,东一点西一点,没法形成规模效应,也没有专业的农村合作社来租。
如果是同一块水田种两季的话,只能先种早稻,早稻收割后立马抢种晚稻,称之为“双抢”。打禾、插田交替交织进行。
这个工作恰逢盛夏,炎热又艰苦,光从“抢”这个字,就能看出节奏快,劳动强度大了。
现在机械化,可能还好一点,以前全靠人工,烈日炎炎,流火烁金,从早到晚都在水田里劳作,吃饭都是在田间地头,派一个人回去做了送过来,那种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有人读“锄禾日当午”这首诗就好奇,为什么偏偏要中午去?早上晚上不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