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量器之争(4/5)
光坚定,指向窗外正在排队校准量器的胡汉百姓,“就像胡族的牧道每月迁徙,汉人的田亩每年轮作,量器的规矩也要灵活变通,让秦人无缝可钻。”
量器监的铜钟在戌时准时敲响,浑厚悠扬的钟声传遍四方。乌力吉正用新领的铜升仔细称量胡麻,神情专注。他不经意间发现升子底部的狼头眼睛,比昨日多了一道细细的刻痕 —— 那是今日的校验标记,隐秘而重要。汉商递来的羊皮纸上,同时盖着量器监权威的红印和他用骨刀刻下的独特印记,两种印记在朦胧暮色中相互重叠,恰似胡汉双籍竹简上那象征融合的合纹,和谐而美好。
深夜,工室依旧灯火通明,炉火熊熊。铸匠们满脸疲惫却眼神坚定,哼着胡汉杂糅、别具韵味的调子,手中刻刀在新铸的铜升底部不停游走,刻下今日校验官的名字:楼烦图门。图门曾经是英勇的骑兵百夫长,战场上杀敌无数,如今,他握着刻刀的手,比当年握马刀时更加沉稳有力,仿佛在镌刻着赵国的未来。赵括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砂模中逐渐冷却的铜升,狼头暗纹在摇曳烛火下泛着神秘的微光。他忽然想起父亲赵奢曾说过的话:“真正的利器,不是剑,是让所有人都能握在手里的公平。” 这句话如洪钟般在他脑海中回响,久久不息。
当第一辆载着标准量器的牛车缓缓启程,驶向邯郸,车辕上的玄鸟旗与狼头旗在微风中并肩招展,猎猎作响。赵括站在一旁,轻轻摸着断云剑的狼头纹,心中感慨万千。他忽然觉得,这柄伴随自己多年、曾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的宝剑的重量,正慢慢转移到那些刻着双语刻度、承载公平的铜升上。秦人或许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胡族牧民会欣然接受汉人的量器 —— 他们没见过乌力吉用骨刀在铜升上庄重刻下自己牧群印记时的虔诚模样,没见过汉商把校验戳小心翼翼盖在羊皮契约最显眼处时的郑重神情,更没见过量器监门口,胡汉百姓满怀期待,排着长队,用不同语言,却说着同一个词:“校准”。这简单的两个字,蕴含着胡汉百姓对公平的执着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破晓时分,晨曦如一层薄纱,轻柔地洒在量器监。铜升在晶莹晨露的映衬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赵括静静地站在互市的木案前,看着乌力吉用铜升仔细量出十二升青稞,缓缓倒在汉商的麻袋里。阳光透过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