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民生改善(4/5)
年多出两成!” 这多出的余粮,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改革成效的有力证明。更令人感动的是,许多百姓心怀感恩,主动将多余的粮食堆放在城门口的施粥棚前。一位瞎眼老汉,在旁人搀扶下,摸索着来到施粥棚前,放下半袋粟米,嘴里念叨着:“当年逃荒的时候,差点饿死在路上。如今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多亏了大人的好政策,该好好谢谢大人呐。” 他的话语,质朴而真挚,代表了无数百姓的心声。
随着民生持续向好,马服邑的夜晚也焕发出别样的活力。夜市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胡商燃起的篝火熊熊燃烧,映红半边天,仿佛将整个夜市都笼罩在一片温暖的红色光晕中。烤羊肉的香气,混合着汉人小贩的叫卖声,在空气中弥漫,刺激着人们的嗅觉与听觉。几个喝得微醺的士兵,与百姓们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有人弹起胡笳,那悠扬的乐声仿佛带着人们穿越到广袤的草原;有人敲起瓦罐,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为这欢乐的氛围增添几分活力。众人共同唱起新编的民谣,歌声在夜空中飘荡,传递着幸福与满足。赵括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这一切。他腰间的狼髀石,随着他的呼吸轻轻晃动,他的目光却越过这欢乐的人群,投向邯郸的方向。在那里,赵王的使者正快马加鞭,带着密诏日夜兼程赶来,一场未知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
秋风吹落第一片红叶时,马服邑的工坊已展现出惊人的技艺。铁匠铺里,炉火熊熊,火星四溅。汉人与胡人师傅们相互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与经验。他们脸上,洋溢着对技艺的执着与热爱。新锻造的农具,工艺精湛,坚固耐用,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当赵括将第一批改良后的曲辕犁赠予老农时,一位老者颤抖着双手,抚摸着犁身,眼中满是感动与喜悦。突然,他 “扑通” 一声跪下来,激动地说:“大人,这铁犁可真是个宝贝!用它耕地,能顶三头牛的力气!往后俺们开垦荒地,就更有盼头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老人身上,将他的白发染成金色,同时也将赵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直延伸到远处正在扩建的市集,那里,正孕育着新的希望与繁荣。
寒冬来临前,马服邑的百姓们怀着感恩与崇敬之情,自发为赵括立了一座生祠。祠堂落成那日,整个马服邑仿佛沉浸在盛大的节日氛围中。上至白发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