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主动请缨(1/5)
开年后的公社大喇叭里,反复播放着\"抓革命、促生产\"的动员令。沈默轩站在红星企业的办公楼上,望着远处泛着新绿的田野,手中的搪瓷缸子冒着热气,灵泉泡的浓茶苦涩中带着清甜。楼下传来虎娃的声音,他正在教社员们识别空间培育的抗虫麦苗——叶片上的紫色斑点是天然防虫标记,也是混淆视听的关键。
\"哥,县农技站的人来了。\"沈秀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的抗虫棉围裙上别着个草绿色的工作证,\"赵铁柱也跟着,说是要全程监督测产。\"沈默轩转身,看见妹妹眼中的忧虑,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按计划行事,让明珠把样本准备好。\"
农技站的测产组由李技术员带队,此人曾在省城农科院进修,是赵铁柱的远房表哥。沈默轩迎上去,握住对方的手时特意加重了力道:\"李技术员,今年的麦苗长得好,多亏您上次指导的密植法。\"李技术员的手微微僵硬,显然想起了去年收的那包灵泉蜂蜜。
测产从东头的集体田开始。沈默轩特意将空间黑土覆盖的区域选在田中央,周围则是普通土壤种植的麦苗。赵铁柱蹲在地上,用卷尺仔细测量行距:\"沈厂长,这苗间距比公社要求的密了两寸,莫不是想虚报株数?\"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各种数据,笔尖几次停在\"异常浓密\"的批注上。
李技术员咳嗽一声,打断赵铁柱:\"密度高不代表产量高,还是看穗粒数吧。\"他随机选取了十株麦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摘下麦穗,放在便携式天平上称重。沈默轩站在一旁,目光扫过秤盘——每穗麦粒的重量都比普通品种高30,这是灵泉催生的效果,但表面上看,与农技站推广的良种数据吻合。
\"平均单穗重23克,\"李技术员在记录表上写下数字,\"按这个估算,亩产大概780斤,确实超过了公社指标。\"赵铁柱猛地抬头:\"不可能!我前天亲眼看见这片地的麦苗还没这么高!\"沈默轩早有准备,他指向田边的水渠:\"赵同志,我们用了后山的山泉水灌溉,李技术员可以作证,这是农技站推荐的"土法追肥"。\"
李技术员的额头渗出细汗,他当然知道所谓\"山泉水\"的猫腻,但收了沈家的好处,只能硬着头皮点头:\"对,去年我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