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指标交换(2/3)
山的野麻,陈科长说,这叫‘第三世界兄弟的坚韧’,”她忽然轻笑,“其实是怕资本主义的雨水渗进来。”
王科长的手指在布面上敲出节奏,目光落在沈秀兰递来的《指标交换申请单》上,“县城户口”四个字被“特供布产量”的数字遮住:“沈大姐,”他压低声音,“县商业局的同志盯着你们的布纹密度,”他指向自己的袖口,“比国营厂的布耐穿两年,这技术……”
“科长,”沈秀兰立刻从围裙里掏出片金斑棉叶,表面用槐树皮蹭得粗糙,“这是‘山泉润棉’的秘密,”她指向远处的鹰嘴岩,“岩缝水浸过的棉纱,自带‘抗虫基因’,”她忽然提高声音,“赵铁柱队长说,这是贫下中农向毛主席献的礼。”
王科长的目光在棉叶上停留,看见叶脉天然形成的“王”字暗记,想起自家婆娘穿的沈家棉裤,三年没打补丁。他忽然翻开抽屉,取出两张《非农户口申请表》,编号与第三生产队的工分簿尾数一致:“沈大姐,”他的声音轻得像秋雨,“指标有限,先给沈默诚和沈明珠办,”他指向表格,“就说‘支援县城林业和教育建设’。”
沈秀兰的指尖在表格上停顿,看见“特殊贡献”栏空着,立刻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五尺金斑布料,布角绣着极小的麦穗纹:“科长,这是给您的‘劳保用品’,”她压低声音,“用岩缝水浸过七夜,蚊虫见了都绕路,”她指向布料,“县外贸局的同志说,这布能换三斤煤油。”
王科长接过布料,触到里面层的细腻——那是灵泉水的馈赠,却被说成“集体的技术突破”。他忽然在“特殊贡献”栏写下“支援外贸特供布生产”,公章盖下去时,恰好遮住布料纤维里的金斑。
更深露重时,沈家三兄妹在地窖里核对申请表,沈默诚摸着周所长盖的户口专用章,印泥里混着极细的金斑:“小轩,你在证明里夹的棉桃壳,”他指向“技术革新”栏,“是不是和周所长的警号一致?”
沈默轩点头,从空间取出本伪造的《纺织组技术档案》,每页都夹着周所长的指纹拓片:“哥,周所长的钢笔,”他指向表格上的墨迹,“在‘家庭成分’栏多顿了三笔,正好对应咱的地窖坐标。”
沈秀兰正在给金斑布料染色,槐叶汁在陶罐里泛着微光:“小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