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不原则(1/4)
县木材厂的锯齿声刺破晨雾时,沈默诚正蹲在车间门口啃馒头。新领的蓝色工装洗得发白,胸前的“沈默诚”木牌磨出毛边,兜里装着小妹沈明珠用灵泉面粉烙的葱花饼——比厂里发的麸子馒头重两钱,咬开能看见金黄的油花。
“老诚,厂长叫你!”工友老李拍着他的肩膀,眼里闪过羡慕,“听说你带来的松木让省林业局的专家都惊了,说比大兴安岭的红松还耐腐!”
沈默诚跟着老李走进办公室,樟木香扑面而来——这是空间松木独有的气息。厂长王建国正在看报表,抬头时镜片上蒙着层雾气:“沈默诚,省木材公司要调你去试样组,专门研究你说的‘后山松木’。不过——”他敲了敲桌上的政审表,“得补份‘三代贫农证明’,你兄弟在公社开的那纸不够详细。”
沈默诚心里一紧,面上却憨厚地笑:“厂长,俺爹给地主扛了一辈子活,连坟头都是借的荒地,哪来的成分问题?”他从怀里掏出用空间桑皮纸包的灵泉蜜枣,“您尝尝,后山的野枣子,甜得粘牙。”
王建国咬了口蜜枣,喉间的痰鸣突然消失,眼睛一亮:“行了,证明我帮你打,月底前把松木样品再送两根来——要直径一尺以上的,省厅的人要带去北京参展。”
与此同时,镇供销社里,沈秀兰正在给县百货大楼的采购员张女士量布。靛蓝色的土布在阳光下发着微光,比柜台里的机织布多出三分厚度:“张姐,这布用后山的野棉纺的,经洗耐穿,您看这纹路,像不像麦穗?”
张女士摸着布面,忽然压低声音:“秀兰妹子,实话跟你说,百货大楼要收‘工农兵牌’特色布,你这布要是能绣上领袖像,一匹能换二十尺布票,还能给你家记‘特殊贡献’。”
沈秀兰心头一跳,想起弟弟说的“三不原则”——不暴露空间、不单独行动、不超额使用。她笑道:“绣像得用细丝线,俺家后山的野蚕茧倒能抽丝,就是量少,每月只能供两匹。”
张女士眼睛发亮:“野蚕茧?拿来看看!”
后山深处,沈默轩正在教三姑辨认空间药材。新扩出的药田里,人参幼苗顶着三朵红芽,比《农正秘典》记载的“五年生”还粗壮。三姑突然指着远处的桃树惊呼:“小轩,桃花开了!腊月才栽的树,咋比春天还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