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灿哥,这歌咱们非唱不可吗?(2/4)
问题。】
【谁不说呢,唉,悲哀。】
【真就是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可惜,这个市场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想要发展,李灿的思路或许是对的?】
看到这些评论,林锋甚至笑着问了起来。
“灿哥,那你说,你是流浪的大师,还是殿堂的小丑?”
“我是流浪的小丑。”
李灿摇摇头,满脸“自愧不如”的表情。
“他才是殿堂的大师。”
点赞量确实说明认同者很多。
甚至有很多延伸思维。
但
“视角太短浅了,普通人也就算了,如果连业内人士看不清,那只能说学艺不精。”
“《惊鸿一面》可完全不是反市场的,只是与常规思路不同,实则非常市场,这王福生眼光狭隘,被所谓审美和艺术给束缚住了。”
听闻李灿此言,林锋点点头,也同样跟着笑出声。
身为音乐才子的林锋,自然明白李灿的意思。
或许华语乐坛里,和声的运用似乎没那么重要,但那只是因为东方审美更注重旋律而已。
但这样的趋势下,和声这个赛道是不是就缺乏更多的作品?
以和声为主,让人耳目一新,容易被记住,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市场手段呢?
至于什么艺术不艺术的,更没什么可悲哀的。
音乐不只是艺术,可以有深度,但也完全可以是单纯的娱乐。
喜剧片再深刻,不搞笑也是白扯。
有时候单纯为了好笑,没什么深刻内容,但只要不是恶俗,没什么可以被抨击的。
“就他啊,懂个锤子音乐。”
李灿不屑的撇了撇嘴。
“追求审美,艺术,我的建议是别搞流行歌曲,严肃音乐大舞台等你来。”
“等不来的,别等了。”
听李灿这么说,林锋更乐了。
“又当又立的后果就是当不了,也立不了。”
总有人喜欢在娱乐音乐里找艺术,在艺术音乐里找娱乐。
这不是有病吗?
要深度思想和文化内涵,干嘛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