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止血钳与老年斑的褶皱》(2/3)
续讲解,止血钳却突然从指间滑落,钳头砸在桌面发出脆响,惊得张建军的手机差点掉地。就在金属碰撞的瞬间,他看见王秀英迅速把右手缩进袖口,那里藏着片指甲盖大小的淤青,呈弧形,像是被手机边缘硌出来的。
“抱歉。” 顾承川弯腰捡止血钳,余光扫到张建军的裤脚沾着片白漆,是新房装修时留下的。他突然想起陈立仁教授说的 “刀柄上的指纹”—— 此刻张建军手机里的 “放弃” 短信,王秀英指间的淤青,都是比 ct 片更真实的临床数据。
“其实还有姑息治疗方案。” 他听见自己说,声音比刚才柔和许多,“口服化疗药配合靶向治疗,费用只有手术的三分之一。” 张建军的拇指在手机屏幕上反复划动,像是在删除又重写那条短信,而王秀英的 “v” 字手势终于放下来,掌心朝上摊在诊桌上,老年斑在灯光下像片晒干的银杏叶。
“顾医生,你说实话。” 王秀英突然凑近,身上有股淡淡的艾草味,“我这病,动刀能多活两年,还是吃药能多抱两年孙子?” 她的睫毛上沾着诊室的浮灰,每根都清晰可数,就像父亲临终前,他数过的、监护仪上的每一个波形。
顾承川的目光落在她手腕的编号上,突然发现那串数字的最后两位,正是张建军的出生年月。他想起自己抄录父亲病历时,漏掉的那些护理记录:“患者反复抚摸子女照片,指腹脱皮”。此刻张建军的手机再次震动,这次他没有按灭,屏幕上显示着 “妇产医院缴费通知”,红色的数字刺得人眼疼。
“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更小。” 顾承川把止血钳收进白大褂口袋,金属的凉意透过布料渗进掌心,“您每周来院复查,我会调整用药剂量。” 他在病历本上圈出 “姑息治疗” 四个字,旁边画了个简笔药瓶,瓶颈处有圈温柔的弧线,像王秀英刚才没做完的 “v” 字。
王秀英离开时,张建军的手机终于不再震动。顾承川看见他扶着母亲的肩膀,拇指还按在手机的电源键上,像是在守护某个易碎的决定。诊室的灯光下,止血钳的反光已经消失,只剩下王秀英坐过的椅面上,留着片浅灰的印记,像她脸上的老年斑,像父亲病历里的模糊指纹。
下午整理病历,顾承川在王秀英的诊断页写下:“左手无名指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