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如何推行科举制?(5/6)
之旧,立新才之途。试问,尔等该如何将科举之制,播撒至九州四海,令地方官吏与黎民百姓心悦诚服,共襄此盛举?”
话音未落,八名学子皆陷入沉思。
他们对科举新制并无了解,不知该如何作答!
高力见状依赵政之意,轻步而出,冷声道:“诸位若是答不上来,便请移步大殿之外。”
有几名学生抓耳挠腮半天,因承受不住殿中所施加的压力,只能主动选择退出。
只余下三名学子,坚定地屹立于大殿之上。
赵政的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目光温和地扫过他们,轻声问道:“诸位心中,可已有应对之策?”
这时,一位面容清秀、年岁尚轻的学子勇敢地跨前一步。
“陛下,微臣以为,科举之制推行路上最大绊脚石,莫过于地方官府。试想,若有一寒门子弟脱颖而出,得以赴京应试,其故里不仅能荣耀加身,更可得朝廷嘉赏,惠及乡里。科举之利,本应激励人心,却也难免触动他人利益,若是能出台奖励政策,问题便迎刃而解。”
赵政满意地点了点头。
奖励之策,虽说是一妙计,只是细细算来,恐国库需肩负不轻之负担。
于推行之初,此策自是可行,一旦广泛实施,随着京中求学之士日益增多,奖励之策弊端,便渐渐显露无疑。
此时,又一名学子躬身行礼,言辞恳切道:“陛下,微臣以为,奖励之策或有不妥。何不广设学府,为寒门子弟提供读书求学之所,且由朝廷于各地特设科举辅弼之机构,使天下学子皆能沐浴科举之甘霖,共沾其恩泽?”
赵政思考了一会儿,又望向最后一名学生。
最后一名学生才思敏捷,听完前两人提出的建议,早已成竹在胸。
“陛下,学生自知才疏学浅,难及二位同窗。然而,对于科举制如何深入人心,学生斗胆陈言,以为其关键在于普及于民,让那些出身寒微的求知者明了,科举之路,正是他们跨越阶层,实现抱负的龙门一跃。”
“试想,若科举之善深入人心,成为万民口耳相传的佳话,即便地方官吏心存私念,意图阻挠,亦将如逆水行舟,难以为继。因此,学生斗胆建议,陛下可遣一位德高望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