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百官论政,官职革新(1/3)
自项羽亲临百家会馆,与诸位贤才激昂论道后,接下来整整一月,百家会馆仿若楚国智慧的熔炉,热闹非凡,每日都上演着激烈的思想交锋。破晓时分,咸阳城尚在晨曦中苏醒,朝中百官便鱼贯而出,脚步匆匆,皆朝着百家会馆而去。他们心怀对楚国未来走向的深切关怀,带着治国理政时遭遇的诸多难题,踏入这座汇聚百家思想的殿堂,期待能寻得破局之法。
法家的赵鞅身旁,常簇拥着一众官员,围坐一处,专注探讨律法的完善之道。赵鞅神情严肃,条理分明地剖析着现行律法的优劣:“如今我楚国律法虽已初步成型,但部分条文过于宽泛,执行时极易引发歧义。以商业交易纠纷为例,律法未能明确各类契约的效力层级,致使判决结果难以令各方信服。” 官员们纷纷颔首,眼中满是认同,旋即就改进之策与赵鞅热烈探讨起来,不少人当场便取出竹简,仔细记录下赵鞅的建议,打算带回衙门后深入研究。鉴于赵鞅在律法领域的卓越见解与深刻认知,他被委以刑部侍郎之职,协助刑部尚书主管司法审判,全力让楚国律法的执行更加公正、严明,彰显律法威严。
儒家的孟轲周边,同样围满了官员,大家围绕教化百姓与社会治理的关联各抒己见。孟轲目光柔和,语重心长地说道:“欲使国家长治久安,根基在于教化百姓。然现今乡村地区,学堂稀缺,众多孩童求学无门。当务之急,需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选派德才兼备的夫子前往授课,传播仁爱礼义之道,方能让文明之风吹遍楚国乡野。” 负责地方事务的官员们深受触动,当即表态,回去后便着手谋划乡村学堂的建设事宜。凭借深厚的儒家学说底蕴以及对教化事业的满腔热忱,孟轲获任礼部侍郎,主管教育相关事务,一心推动楚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尤其致力于乡村教育的广泛普及。
名家的惠施,则专注于为官员们厘清官职的名实关系。他手持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官职现有的职责与权限,逐一向官员们剖析:“就拿工部的水利官员来说,名义上掌管水利,可实际运作中,既负责水利工程规划,又参与工程监管,还承担物资调配,职责混乱不堪,行政效率极为低下。应当将规划、监管、调配分设不同职位,各司其职,如此方能提升行政效能。” 官员们听闻,恍然大悟,对惠施的见解钦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