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陇右朱门(月底求双倍月票)(5/8)
他们都在维护世家子弟的权益,不同的是李德裕还给庶族留了一条上升的道路。
对于二者,刘继隆都不选,因为他压根瞧不上所谓的世家子弟。
他一个奴隶出身的家伙,干嘛站在世家的角度选择?
哪怕他后世的制度无法照搬,但明代完善的科举制度摆在他眼前,他抄不了后世,还抄不了明代?
尽管明代科举值得诟病的也不少,但这并不妨碍它是近代以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
它没有唐宋的门荫,没有满蒙的其它仕官通道,相较前后者来说较为公平。
正因如此,明代大量上层官员出身贫寒家庭,从匠户出身到摆摊卖豆腐出身,各种出身应有尽有,官员大多由科举入仕。
在明代科举制度上做出改进,总比沿用这个时代的制度好。
如今他地盘不够大,人才不够多,钱粮不够充足,因此所培养的学子学识较为浅薄,数量也无法压倒这群世家子弟。
可随着时间推移,以他掌握的印刷技术和资源、人口,他就不信他还收拾不了这群人。
不过在此之前,他需要足够多的寒门子弟来为自己加强麾下学子的学识,而这才是他拉拢李商隐的目的。
想到这里,他脸上露笑容道:“他们争来争去,为的都不是天下百姓,而你我不同。”
“你是庶族,而我是布衣,加入他们诚然可以顺风顺水,但我更喜欢挑战强者。”
李商隐还没从刘继隆的这番话中领会真谛,刘继隆便继续道:
“陇右两万余学子,目前所学,虽然足够他们所用,但他们还年轻,好似辰时的太阳,将在学习中不断高升。”
“他们需要学习,而目前的陇右,已经无法提供更多的知识给他们了。”
“我欲在陇右设立国子监,由你兼领国子监祭酒,国子监辖制小学,大学。”
“小学便是如今的各州县学堂,而大学便是专设狄道的大学堂。”
“我需要李别驾你向外招募一些寒门子弟,让他们来陇西担任要职,哪怕是只懂经史典籍者,也能在大学担任博士,以正七品待遇抚之!”
闻言,李商隐呢喃道:“大学、小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