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记忆守望者的全球网络(2/5)
,窗外的电子广告屏突然闪烁,显形出短暂的槐树虚影,写字楼里其他程序员后颈也陆续浮现出不同的记忆印记:有人是童年祖母递来的抹茶茶碗,有人是父亲修理钟表时的螺丝刀纹路,金属与木材的气息在空调间里交织。
北极圈的极光下,女科学家艾琳放下望远镜。八岁在冰岛听见的冰层开裂声突然清晰,后颈的水纹印记亮起幽蓝光芒,映照着记忆中父亲带她观察冰川的场景:防寒服的尼龙触感,冰镐敲击冰面的震动,父亲摘下手套为她暖手时的呵气,带着北极圈特有的冷冽。她不知道,自己的脑波频率正穿越极夜,与老槐树的根系产生共振,北极科考站的其他研究者后颈也浮现出北极熊足迹、星图等光痕,仿佛整个北极都在呼应这场记忆的觉醒。
“巴黎的光点是旋转的咖啡杯,杯沿还沾着未干的奶泡;里约是跳动的桑巴鼓点,鼓面泛着阳光晒过的皮革味。” 小顾的放大镜扫过全息地图,镜片上蒙着一层白雾,“墨哥,这些印记都是他们最深刻的原生记忆,就像城中村的烧饼和车铃。” 沈墨点头,指尖划过代表城中村的光点,那里正泛着混合着烧饼香、铁锈味和芝麻香气的光晕,每一道光晕都对应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李婶在砖炉前翻动烧饼,张大爷眯着眼调试车铃,小顾躲在街角往齿轮核心上粘芝麻。
南美的玛雅遗址前,老祭祀抚摸着刻满星图的石碑,后颈显形出羽蛇神图腾的光痕,鳞片间流动着冬至祭典的篝火光芒,那是祖父在祭典上讲述创世神话时的威严嗓音,混着焚香的气息;印度恒河平原的陶工作坊里,少女后颈浮现出陶罐旋转的轮纹,轮纹间沾着湿润的陶土,那是母亲教她拉坯时手掌与陶轮的温度传递,陶土的腥味中带着恒河水的清凉。
黎明会的反击始于南太平洋的斐济群岛。十二道齿轮状光束撕裂云层时,正在沙滩上编织棕榈叶的少女后颈突然剧痛,刚显形的贝壳印记迅速黯淡,贝壳边缘的锯齿状光痕被齿轮光束逐一碾碎。沈墨在全息地图上看见,代表斐济的光点群正在消失,每个光点熄灭时都拖曳出齿轮状尾迹,与拍卖会场笼罩城中村的清除剂频率完全一致,带着金属的冷硬感。
“他们在按备份编号收割!” 小顾放大北极圈的画面,那里的觉醒者印记正同步显形出老槐树的年轮图案,编号 0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