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老工人退休了》(1/2)
儿子出世那一年由于天旱农作物收成都不好,对比母亲带我们的时候。在月子里连大米干饭都没有吃,最少没有让老婆吃红薯。
母亲也有先见之明,早就养了一群鸡,虽然不敢跟现在比,在贫困山区,天天有鸡肉吃也就很不错了。自从包产到户,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儿子一出世,母亲又说得起大话了,农村里的老人生儿子就比较拽。三哥也生的儿子,大哥生了两个儿子。第二个还是超生子女还挨了罚款。
80年代到处都在搞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光荣,头一个带的女孩可以生第二胎。还是重男轻女,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可能有些人还存在着有。
二哥,因为是上门安家,也可以生第二胎,二哥第二胎也是一个儿子。姐姐也是生的儿子,现在我们5姊妹就有6个儿子。
老人家孙子多也非常的开心,计划生育很严格,男孩只能生一个,满月以后刚7至10天就必须去安环。计生办的对工作很认真,在他们的努力下,人口终于降下去了。
为了防止人口增长,每个月都要去查早孕,那个时段有一句流行语叫摸大肚子。查早孕的妈妈们还有点多,只要有生育能力的都得到乡卫生院去。
带独生子女还是有很多好处,首先减轻家庭的负担,每一个月还要给你家里拿一包白糖。还有一个光荣的独生子女证,每年都有慰问品,还有年画,说明领导很重视。
那个时候天天广播里面都在喊,独生子女好,国家给你来养老。生一个孩子光荣,那么带两个孩子,你就没有这个光荣证书。
大哥就是生的两个孩子,大儿子万兵非常聪明,读书成绩比较好,在学校里面是班主任还是班长,那个年代读初中都要考起才能上初中。
读初中在乡镇上读,初中毕业以后,他又考取了高中,高中就要在区中学去念书。走路去有30多里的路。
那个时候交通又不方便,就是有自行车也无法骑,骑自行车要绕多大一圈?而且尽是山路不好骑。刚开始的时候,万兵是一个人去。
一个人去还有点听话,每个礼拜回家一次,在家里来拿大米和所用的东西。到后来他就认识了同学,每个礼拜回家的时候就能同一段路。
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