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欠债了(4/6)
自家欠了多少钱后,姚如意反倒安定了。她仔细询问无畔每月要还多少债务,无畔一时答不上来,又慌张地翻找他师父给他准备那本催账册子,最后磕磕绊绊地和姚如意说了一大堆,把她绕得云里雾里,只能不断追问。
艰难地谈了约莫两刻钟,姚如意终于闹明白了——姚家与兴国寺是“约期贷金”,类似后世银行等额本息的贷款方式。
这一千一百余贯钱里,姚家其实只和兴国寺借了八百贯不到,但年利率有百分之五,与寺庙约定好了十五年内还清,所以连本带息一共就有一千一百多贯,如今姚家已偿还八年。
姚如意还仗着无畔年纪轻,旁敲侧击地打探了一下姚家这穷得裤穿洞的,怎么能贷那么多钱出来?还有,这兴国寺怎么跟大财主似的那么有钱,寺庙做这种长期贷款生意都不怕姚家跑路吗?
“先前姚大人乃国子监祭酒,又有多位大人为其作保,还有房契抵押,自然能贷出大额银钱来。”无畔脸皮薄,说着说着便红了脸。
姚如意听懂了,要是现在的姚爷爷去贷款,人家指定不贷给他了。
看来此时的寺庙贷款也有还款能力背调的。
之后无畔赶忙转开话题,宣扬起兴国寺香火多么旺盛、往来多少贵人、做了多少善事又传习了多少部佛法来。
还时不时停顿一下,留给姚如意表露惊叹的空隙。
她也没觉着烦人,听得津津有味,她想知道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事情,无论什么她都愿意听。
也多亏了无畔,他无意中透露的信息,让姚如意彻底明白了兴国寺在此时的地位:兴国寺是大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甚至地位比后世极负名气的大相国寺更高。这从它的地理位置便能窥探一二:兴国寺坐落在非富即贵的御街以西,紧挨着尚书省、开封府衙、御史台等衙门,且还是唯一得太宗皇帝以年号赐封的寺庙,全名叫“太平兴国寺”。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民间野寺,皇亲贵胄乃至官家、太后都到寺里礼佛,这也是无畔一个小和尚都无惧姚家这样无权无势的小官的原因。所以兴国寺敢贷款便不怕借款人不还。同理,这笔债也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不想失去房子、还想在大宋境内生活,姚家就得按时还“房贷”。
古今中外,房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