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到最后都是死(1/4)
简植看信,回信。
总商会汇总的信件是排在第一的。葛大壮细数了财务状况,又说各个部门的生产情况。
中型蒸汽机生产总数达到了两千台,主要用在蒸汽拖拉机和纺纱机、纺织机上。除了商会自用,其余都是销售给大明本土。
魏安石钢铁工坊的车床进行了第三次升级,已经有了十二种不同转速。更多的铣床、锯床被船厂使用,船只的建造速度提高了两倍。
浮法玻璃生产速度快,已经在南洋销售。玻璃化妆镜已经生产三万面,正堆在库房里。这两样商品定价昂贵销售缓慢。特别是化妆镜,一片镜子定价三个金船洋。也就是说一片镜子顶一个普通大小的金戒指,普通人家真买不起。
最后葛大壮说,太子朱标询问简植何时能回大明相见。并把太子的信件,附在这封信函中。
太子的信并不急着看,简植继续看商会其他信件。每个地方都在运转,虽然有一些事情发生,但是都能本地解决。只有在锡兰李建德的信中,说码头和码头银行已经开始运转,询问下一步经营重点。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亚欧贸易中,阿拉伯人控制的陆路和海路都是必经之路。阿拉伯的商人也是因为做了二道贩子,才成了这个时候的天下首富。
简植一直想停留在锡兰,亲自开展码头银行的部署。可是每次离开帕斯,都会被地中海的事情拉到欧洲。这一次简植必须得到锡兰去了。
简植一一回完信,又给贾米拉写了一封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战地记者是个危险的职业,但是优厚的报酬让战地记者的数量不断扩大。贾米拉不再需要跟在阿尔艾因身边为简植收集情报,可以回到休达去统领她的贾米拉城堡了。
处理完所有信件,简植打开了太子朱标的信。信是朱标亲笔,字迹端正,稍有些娟秀。语句中透着年轻人的轻快、喜悦。朱标先说了想念简植的美食,又说拖拉机、纺织机的功效。朱标是一个务实的太子,就是因为忧民于水火才与简植交往愈深。在朱标的亲自监督下,大明子民在衣食二字上已是无忧。朝廷虽没有明说收回海禁,但是对出海之人已经不再处罚。朱标想要恢复建造海船,皇帝朱元璋见民力恢复迅速,便也不再阻止他。朱标寻找船匠仿制简植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