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胜败之机(3/4)
,军令出于几人?”
刘协默然,司马防就说:“昔年王子师之败,败于专权;王师东迁之际,则败于分权。”
刘协点头,又问:“李傕郭汜等人仓促合拢,何以能胜朝廷王师?今赵爱卿独掌军事,何以能胜?”
司马防微笑回答:“李郭诸贼看似分散,实际为求生存而作乱,故而能齐心并力,此可谓上下同欲者胜也。挟持朝廷后,其内斗不休,上下不同德,故败亡之势不可阻也。”
顿了顿,司马防端正坐姿,侃侃而谈:“今赵侯看似独掌军事,然赵侯为人兼听,不以尊卑为界限,常与小卒、路人畅聊,治军治民之时,也善于听从属吏意见,择优而选。是以,故能扬长而避短。然决断诸事之际,赵侯往往决事于前,是以看似独断。”
刘协听明白了,赵基提前就咨询了专业的人,所以临事决断时只是看似专断,不容辩驳。
甚至为了保证执行效率,决断之际谁敢反驳、对着干,赵基不介意弄死对方。
而事前商议讨论时,提出更激烈的反对态度也不会有什么事。
觉得司马防说的有些道理,可刘协还是感觉司马防没有说到位。
又不好再问,再问等于否定司马防的观点。
司马防的观点也是立场,用胜败来批判王允这样的独断专权;哪怕董卓执政时,也能听进去各种意见。
还有很多潜在含义,如果赵基不肯再兼听,那就会成为第二个王允,距离败亡不远了。
刘协把这些记在心里,稍后出营帐散步时,召来贾诩。
又询问了这个问题,贾诩认真思索,就说:“司马防所言不实,但也不假。赵侯能一战决胜,的确依赖于陛下支持。可若没有陛下,这河东、太原之地,谁又能制衡赵侯?”
刘协也觉得有道理,只是略感失望,点着头:“诚如先生所言,赵爱卿之神勇,非凡俗之流所能抵挡。”
贾诩见此才松一口气,又说:“至于专权、分权与胜败之事,臣也时常疑惑,只能说多谋善断者胜,上下同德者胜。若是陛下还有不解,可发书询问赵侯,陛下肯问,以臣对赵侯的了解,赵侯自会坦言相告。”
刘协也是感到稍稍安定,就询问:“卿与赵爱卿共事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