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形势之易(3/4)
常年在外做官的伯父裴茂亲近,还是一起长大的裴潜更亲?
裴茂新旧两个妻子生育了五个儿子,他连家里都摆不平,又能给侄儿裴秀提供多少帮助?
他能给裴秀的提携,绝对比不上裴潜。
若裴秀前程稳定,又何至于放下老娘,应募虎贲?
家里母亲再三逼迫是一个原因,为乡党做表率也是一个原因,可关键还是父祖早亡,裴秀缺乏祖辈的门生故吏提携扶持!
若家家户户男丁真那么恭谦礼豫让,也就不会反复强调,视之为珍贵美德。
赵彦与裴茂不一样,赵彦是琅琊人,大面积举荐河东虎贲,根本不算事。
异地为官,在异地才方便大面积培养门生、故吏。
赵基口口声声要当稷山赵氏之祖,除了大多数单纯的虎贲,外面谁相信?
即便没有过继入祧的仪式,谁又会否认他未来琅琊赵氏家主的身份?
能接替赵彦的赵昱已经死了,琅琊赵氏元气大伤。
裴秀思索着,扭头观察后知后觉的赵基,不由感慨这家伙的好运气。
就赵彦与天子、公卿生死患难的交情,现在的朝廷没人愿意打压赵基!
别说侯氏,就是赵基心志狂乱将卫氏、范氏一起扫了,也就是回乡养病。
病好了,现在的公卿会争着征辟赵基。
可能回乡的路上,就有人派属吏来征辟,给赵基补足‘公府征辟’的资历短板。
而赵基要做的就是婉言辞谢,直到迎来重量级的征辟。
这种待遇,裴秀都有些羡慕。
现在的公卿,是前所未有最为团结的公卿,这是无数人血液铸成的感情。
一切不稳定因素,都在东迁过程里被淘汰了。
试问此刻朝廷公卿,谁能忍住当赵基举主的诱惑?
从赵基一箭射死李乐的那一刻起,整个河东的形势,乃至朝廷的形势都发生了大变。
很多事情都在变化,不适应这种变化的人,还顽固以旧有的观念来解读时势,难免会做出背道而驰的决定。
就如卫固,或许已经察觉了这种变化,可他又能做什么?
派胡班去送死,然后还能干什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