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制度创新的落地生根(2/5)
为打破这僵持不下的局面,祁同伟毅然决定从基层一线入手。他亲自带领工作组,一头扎进汉东港的报关大厅,连续三天,如同不知疲倦的行者,扎根于此。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工作人员在堆积如山的纸质单据与略显陈旧的电子系统间艰难地来回切换,眉头紧锁。报关员们的抱怨声不时传入耳中:“唉,一个数据要盖五个章,一趟趟跑下来,时间全浪费在盖章路上了。” 闷热的机房内,空气里弥漫着陈旧设备散发的热气,祁同伟毫不在意,弯下腰,蹲下身,仔细查看那老旧的服务器,手指轻轻拂过布满灰尘的接口,仿佛能真切地触摸到背后技术滞后带来的阻碍。紧接着,他直起身,迅速掏出手机,拨通了省通信管理局陈局长的电话:“陈局长,我现在就在汉东港的机房,您知道吗?这里的数据传输带宽连沿海城市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就这条件,拿什么支撑咱们跨境数据试验区的建设?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结束基层调研回到办公室,祁同伟深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数据分类管理制度刻不容缓,于是亲自挂帅牵头。他紧急召集二十多个部门的业务骨干齐聚一间略显狭小的会议室,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今天把大家叫来,每个人都得带着具体案例,咱们实实在在地讨论,务必攻克这数据分类的难题。” 讨论过程中,商务局和海关在 “电子产品数据归类” 这一关键问题上各执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祁同伟看着这剑拔弩张的场面,突然站起身,大手一挥:“别争了,走,咱们去电子产业园,找企业问问实际情况。” 在某科技公司的研发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祁同伟手持工程师的设计图纸,目光诚挚地望向企业负责人:“您看,就这个芯片数据,在你们实际应用过程中,最担心出现什么状况?” 企业负责人赶忙放下手中工具,快步上前,指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代码,神色焦急:“祁书记,我们就怕这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恶意篡改,一旦出问题,整个产品性能都得大打折扣,损失可就惨重了。”
然而,制度的落地远比制定艰难百倍。在首次数据跨境安全评估会上,矛盾集中爆发。某外资企业代表满怀期待而来,却捧着一叠整改通知,满脸无奈与愤懑,情绪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纸张:“这叫什么事儿啊!海关说要补充原产地证明,网信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