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注销”之惑(1/3)
晚上七点多,办公大楼灯火通明。地上高楼映出来的灯光耀眼,看不到夜空中的星星,大楼遮挡了月亮。楼下便利店里人头攒动,像从这些钢筋水泥机器里,走出来补充能量的机器人,姜嫽就是其中一个。
忙碌了一天,脑袋昏昏沉沉快要转不动了,到楼下吹吹晚风,吃点东西缓一缓。今天晚上没什么事,她打算把之前困惑自己和秦菲菲的“注销”之惑解开。就是进公司一个星期前,秦菲菲莫名被她的老板辞退,辞退原因可能跟她们老板注销的两家公司有关,而这两家公司的注销,正是秋实代理的。
下午,在档案室归档底稿时,姜嫽看到了秦菲菲提到的“四通”、“八达”两家公司的资料。于是把这两家公司的底稿和另外两家不相关的底稿,一共四份底稿,借阅出来,打算晚上看看。
“四通”是一家小型企业,“八达”是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一年下来业务量很少。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家分别开票都有四百多万,但成本很少。因为是小型微利企业,税负率极低。因此,即便收入高,成本低,也没交多少税。这两家公司,都开发票给秦菲菲老板的公司。
“四通”公司收到的成本发票,主要来自另外两家,外地偏远地区的个人独资企业,开票总量二百多万。如果菲菲说的财务倒现金的事情成立,而外地的另外两家公司也是老板亲戚开的,那么倒现金就有可能。
有些地方的个独企业,可以以私人名义开立银行账户,那么这个私人,就有转出现金的可能。外地另外两家公司的税负也极低,如果真的也属于老板亲戚,又没有真实业务发生的话,这就是环开发票了。不过,这仅仅只是一种猜测。
单从注销流程、资料来看的话,没什么问题。收入、成本、费用等跟发票、资金、合同对的上,没啥疑点。但从菲菲对她老板的描述上来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问题。形式上都合法、合规,实质上得综合起来看,综合起来查,才能真正看出问题。单看这一家的资料,形式上没啥问题。
姜嫽翻看底稿前面的合同,合同是林总签的,也就是这单业务是林总拓展的。姜嫽心想,每天手里过的这些报告和底稿,又有多少是这种情况呢?大家都说,我们的工作是个高危行业。现在管理的越来越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