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共识与分歧(4/5)
持中立。而姜嫽,成了首当其冲的,质问对像。最后,各打五十大板,会议决定,再次修改底稿,原有的底稿过于简单,要提高。而新底稿又过于复杂,要简化。一场因为底稿产生的风波,才算告一段落。
散会后,姜嫽很沮丧。为什么大家都在质问我,原本支持自己的林总、陈总,没参加会议。周董也并不完全,站在自己这边。我错了吗?
花了一个月,时常一天睡眠不足、三四个小时,点灯熬油制作出的底稿,就这样荒废了。如果这些底稿能对同事们的工作有益,她不觉得辛苦,可如今,姜嫽感到心凉。
姜嫽在这次争论中,看出了两大阵营,以林总、陈总、金老师、姜嫽为首的改革派和以蒋总、卫老师为首的守旧派。而周董似乎在平衡两种势力,周董自己更看重的是公司的业绩,是手握业务资源的那些人的态度。至于底稿有人把关,有人改,最终版本不出纰漏,就行了。
晚上回到家,姜嫽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为什么,几个元老,轻易否定了细致底稿的价值。打个比方,有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他看病时,一下就能看出脾胃不和、气机阻滞等,对症下药,效果极好。假如做个不恰当的比喻,这个人从到脚,做了各器官核磁、ct、b超,骨骼、血液检查等,医院能有的检查全查了一遍,可能会发现其他的,平时没发现的隐疾。这就是详细的、复杂的、有逻辑的底稿的作用。经验固然重要,但对企业的审计,全面和细致也同样重要,可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从公司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这是一件有利于公司的事。为什么会遭到部分人的抵触呢,姜嫽不理解,也想不通。
那么,接下来发生的,被税务局退报告的事,就是这种简化底稿、求简单、求快的思想意识背后,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的体现之一了,而这份报告洽洽是卫老师主管的项目。
自从姜嫽来了之后,葛老师时常请假。赶上葛老师不在,又急着出报告的时候,就由姜嫽来审核并盖章。
当姜嫽看了卫老师这份报告时,发现几百万税会差异,只需要调表不调账,却没有调整。但最后的补税,补了点所得税,补的莫名其妙,依据不足。她写了审核意见,并把报告退回了。但退回之后,卫老师本人并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