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4)
决定给他们一点甜头。
毕竟,等下动员村民借钱,少不了祁志勇和李红兵出力,更何况他们之前还是借自家钱最多的人,于情于理都应该开个后门。
“既然二位长辈都这么说了,我也没必要隐瞒,建议选择第二个方案。
实话告诉你们,二十个百分点只是最保守的说法,正常情况起码能赚四五十个点,如果运气好的话,一年翻一倍都不止。
但请记住,这是我给二位长辈的特别福利,千万不能对外说。
至于其他乡亲们,我一视同仁,越是信得过我的,赚的越多,胆小怕事的,那就少赚一些,如果有唱反调搞破坏的,那就坏了感情了,我把欠他们的钱连本带利还掉,从此再无瓜葛。”
“敞亮,体面。”李红兵竖起了大拇指,“同伟,我们没看错人,这份心意一定记下。”
祁志勇也道:“同伟,你长出息了,这么多年的书真没白读,现在只是潜龙在渊,总有一天要飞黄腾达。”
汉东省地处南方,保留下来的传统习俗相对较为完整,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宗祠文化。
传统观念里,祠堂是宗族兴旺的象征,尤其在农村,只要有同宗同族聚集的地方,都无一例外的竖立着传承悠久的祠堂,可谓星罗密布,遍地开花。
一些人多且杂的大村,甚至会有好几个以各自姓氏名目的祠堂。
封建时代,官府权力通常只能到县级,祠堂和族长则在乡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可以取代衙门,用族规处理大小事务,维持日常秩序。
家族里一旦出现优秀人才,还会举全族之力,资助他去参加科举考试,期待他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现代社会,祠堂的大多数功能已经被基层政府所取代,但依然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
族人们如果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会被罚到祠堂去跪祖宗。
逢年过节要去祠堂祭拜,一些重大事项,包括婚嫁丧娶的仪式,基本上都在祠堂门口进行。
石塘村的祠堂修的宏伟壮观,气势磅礴,高大的屋檐下,挂着“祁李祠堂”四字牌匾,这是一座罕见的双姓祠堂,代表着村里的两个大姓,祁姓和李姓。
传说,村民们的祖上是一对结拜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