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西厢房可以变成跨院了(3/4)
能把咱们这行的规矩和精神传承下去。”
话还没说完呢,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叮铃铃车铃声。
原来是棉纺厂下早班的女工们骑着自行车,嬉笑着从窗外路过。
她们青春洋溢的笑声和欢快的车铃声,打破了屋内略显凝重的氛围。
饭桌上,师父拿起筷子,轻轻戳着墙上那张已经有些泛黄的《增产节约公约》,眼神中带着几分严肃又带着几分欣慰,说道:“你小子搞的那个随机监督,当年在丰泽园也实行过。
那时候啊,丰泽园为了保证菜品质量和节约成本,也想出了不少办法。
不过后来经过大家不断地摸索和改进,这制度才越来越完善。
这就说明啊,咱们做事情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说着,师父又站起身来,走到碗柜前,蹲下身子,从碗柜底层小心翼翼地摸出一个蓝皮本。
那蓝皮本已经有些破旧,封皮上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不清,但却透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师父把蓝皮本放在桌上,轻轻翻开,说道:“这是民国三十六年东兴楼的进货账,这里面可记录着当年东兴楼采购食材的点点滴滴。
你好好学着点,从这进货账里,你能看出当年的物价、食材的来源,还有咱们这行的经营之道。
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王汉林摸着算筹上的牙印,忽然发现匣底压着张泛黄的合影。
二十岁的师父穿着对襟短打,身后\"丰泽园\"的金匾亮得晃眼。
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民国三十七年清明,与恩师摄于京西戒台寺。
在师父家吃完饭,王汉林摸到派出所后院。
孙光大正给自行车补胎,见他来了把胶皮管子一扔:\"你小子真会挑时候!\"
说着从值班室铁柜里抽出个档案袋,\"就等李局的章了。\"
“孙大哥这事九鼎下来了啊 ?”
“是啊 ,他的事查明白了,这条线上的人都找到了!”
“孙大哥我先走了,我的找李局早点把这事整完了!”
“去吧。”
公安局二楼此刻热闹非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