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耶律延禧:赵俣为刀俎,我为鱼肉(2/6)
他只是想鼓舞士气,他抬头望向那片幽深莫测的树林,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朗声道:
“我等致此,南风转北风,何也?时也!命也!运也!”
“陛下必为大一统之君!!!”
“昔日武侯借东风,大败曹军于赤壁,今日我等虽无诸葛之智,却也得北风相助,定可为陛下收复燕云十六州锦上添花!”
张俊当即就布置用猛火油柜放火的任务。
这猛火油柜是一种喷火器具,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能连续喷火的火焰喷射器。
早在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发现并使用了石油。
这石油在不同时期有“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等称呼。
南北朝以后,石油被用于战争中的火攻。
宋初,火药用于军事后,军队也装备了构造更完善的喷火器“猛火油柜”。
这猛火油柜是以熟铜为柜,下有四脚,上有四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约三斤。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
使用时,先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使火楼体内形成高温区,同时预热喷油通道。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油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从喷口喷出烈焰。
猛火油柜其实是守城战和水战中的利器。在守城战时,当敌军攻城,可于踏空板放猛火油,烧伤敌军;水战时可烧浮桥和战舰。
猛火油柜喷出的火焰能让中者皆糜烂,水不能灭,杀伤力较大。
为了便于携带,张俊他们带的猛火油柜都是用铜葫芦代替油柜的小型喷火器,只能喷三次。
但这也足够了。
黑魆魆的杨树林中,辽军绵延百里的营帐在月光下宛如一条蛰伏的白色巨蟒。
连绵的营帐间,辽军士卒往来穿梭,旌旗随风招展,浑然不知危机正悄然逼近。
这片白杨树林的树木很高,林地很开阔,连绵数十里。
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地上落叶成堆。
数万辽军人马就分布在这样的树林中。
一些睡不着觉的辽军将士,在用他们各自的语言讨论着河对面的宋军到底什么时候打过来、辽国的未来会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