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情报网络(3/4)
\"这这能确定吗?\"李云龙声音发紧。
陈长安指着报纸上的细节:\"看这里说"匪部窜至吴起镇",说明中央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他又翻出前几期的报纸对比,\"再看这条"阎长官赴西安协防",说明局势已经引起国民党高层重视。\"
王铁柱补充道:\"我在县城茶馆听说,西安那边最近调兵频繁,还抓了不少可疑分子。有个山西大学的教授偷偷说,红军在陕北打了几个胜仗\"
陈长安猛地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煤油灯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显得格外高大。突然,他停下脚步:\"铁柱,这报纸是哪天的?\"
\"前天刚出的,我连夜赶回来的。\"
\"好!好!\"陈长安连说两个好字,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这是半年来最好的消息!\"他转向李云龙,\"立即通知各营教导员,今晚开会!\"
第四节:战略会议
团部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陈长安站在手绘的巨幅地图前,用煤油灯照亮陕北区域:\"根据多方情报分析,中央红军已在陕北立足。我们必须设法取得联系。\"
丁伟皱着眉头提出异议:\"中间隔着日军三道封锁线和晋绥军防区,太危险了。派出的同志九死一生啊!\"
\"所以要周密计划。\"陈长安用铅笔在地图上画出三条不同颜色的路线,\"东线走商人通道,经正太铁路转同蒲线;西线借道晋绥军防区,利用他们与日军的矛盾;北线翻越吕梁山,虽然艰苦但隐蔽性好。\"他环视众人,\"三管齐下,总有一条能通。\"
孔捷摸着下巴:\"我赞成多线并进。不过人选要慎重,必须熟悉当地情况,应变能力强。\"
\"我提议组成三人小组,\"陈长安说,\"每组配一名本地战士、一名原红军战士和一名知识分子。这样既能应对盘查,又能准确传达信息。\"
见李云龙跃跃欲试地要发言,陈长安提前截住他:\"谁都不准擅自行动。这是持久战,不是逞英雄的时候。\"他特别强调,\"各小组必须接受至少两周的特训,学习密写、化装、应急联络等方法。\"
会议一直开到后半夜。散会时,陈长安叫住李云龙:\"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