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攻蜀!攻蜀!攻蜀!(3/4)
……
耳鬓厮磨的快乐总是短暂的。
乱世之中,战争才是一切的主旋律。
五月十一。
后周朝廷终于定下了二次攻蜀的人选——
以凤翔节度使王景兼任西南行营都招讨使,镇安节度使向训兼任行营兵马都监。
殿前马军都虞侯李奕兼任行营马步都虞侯、并行前锋主将之职。
客省使昝居润则随军出征,主管外交和后勤调度。
皇帝采纳了王溥等宰相的建议,并没有撤换掉王景、向训和昝居润。
不过在殿前司都指挥使张永德的大力举荐下。
西征秦、凤等四州的将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人:殿前马军都虞侯李奕。
事实上,张永德的举荐只是顺水推舟。
李奕能被任命为西征的副将,主要靠的还是他自己主动争取来的。
为此他还特意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阐明了自己对于攻蜀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甚至还在奏疏里立下军令状:两个月内必定拿下秦、凤等四州。
李奕这么干等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若是能攻下自然没事,就算多花十天半个月,皇帝其实也不会太计较。
大不了功过相抵罢了。
但要是失利的话,责任就绝对要归到李奕头上,毕竟他把话都放出去了,这锅他不背谁背?
关于李奕立下军令状的事,朝中上下很多人都颇有微词,觉得他狂妄的过了头。
就连他的几位结义兄弟都有些担心。
然而李奕也有自己的苦衷,因为他仔细寻思了一番,觉得要是不这么赌一把,自己肯定捞不着攻蜀的差事。
说到底,还是源于历史发生了偏差。
第一次攻蜀败的很不体面,皇帝强行压下反对意见,执意要开启二次攻蜀。
可问题是,有一有二不可三,攻蜀之事一旦陷入泥潭,后续会引来一大堆麻烦。
所以第二次攻蜀只能胜不能败。
这么一来,为了稳妥起见,皇帝肯定优先考虑老将。
李奕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冲锋陷阵的实力,大伙儿都认可,然而攻蜀不是靠勇武就行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