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秘书郎(2/4)
接向天子负责,作为最高官长御史大夫,更是从三品官位。如果御史台真的牵扯进党争的话,连杨坚都不知要如何收场。
中书舍人李公辅恳切道:“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听臣一言,”
杨坚强压心头怒火,道:“说吧,”
对于这個中书舍人,杨坚还是很尊重的,李公辅自幼聪慧,博学多才,在北齐时就已声名远扬。归附隋室后,杨坚诏其为中书舍人,随侍左右,起草诏令,参与朝中机要。
中书舍人李公辅直接道:“陛下,御史台官长御史大夫杨素,性谨慎,心阴狡,若说杨素是此事的推手,臣不信!”
闻言,杨坚深深的看了李公辅一眼,心头火气缓几分,缓缓道:“朕也不信,”
虽说弹劾王谊的奏表出自御史台,杨素作为御史台官长,确有很大嫌疑就是那個幕后推手。但杨坚了解杨素,像杨素那样的人,不动则已,动必绝杀,不会给对手机会反扑。
况且,杨素知道杨坚和王谊的情谊,更清楚在驸马都尉王奉孝新丧之下,拿‘异志’弹劾王谊,只会自取其辱,换来的必定是天子呵斥,杨素不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
中书舍人李公辅低声道:“那,这個李子期背后之人,就需深挖了。试图构陷开国元勋,必然是别有用心之辈,这等人如不及早将之挖出,让其隐于幕后,才是社稷之大害。”
“是啊,确是社稷之大害,”杨坚面色渐缓,心头杀机却是愈来愈重。这不只是对李子期背后推手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王谊的,对这個幼时好友,他可远没说的那般放心。
当初为了篡权夺位,杨坚不惜拿七岁的兰陵公主联姻郢国公府,王谊若真与杨坚交心不疑,又怎会有这门亲事出现。而在江山稳固后,王谊虽得大司徒之名,但也失去了实权。
北周时期的王谊是杨国公、大内史、襄州总管,与杨坚同殿为臣,如今的王谊,只得一個郢国公、大司徒的名头,本身的影响力已远不如北周之时,这让王谊怎么可能不怨怼。
杨坚对此心知肚明,只是面上依旧维持着旧友的体面,虽不给权柄,但恩遇有加,时有赏赐,朝野皆认为杨坚重旧情、惜旧人。只是王奉孝的早逝,终让杨坚对王谊有了杀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