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汉奸(3/6)
棉花(去年因为战争原因,外面还有不少棉花的库存);
最后:收购棉花,储存纱锭、棉纱包,是1938~1939年的策略。
新丰纺织的库存纱锭,足足72万锭,扩产后的需求,也能持续到明年初。当务之急,是在今年将纱锭至1940年的需求,都库存起来,也就是至年底时,保持两年的库存。
随着陈光良的指令下达,沪市的新丰纺织五名核心董事齐聚一趟。
夏高翔说道:“老板的意思是,我们要在今年底,将纱锭的存量,库存至1940年底的需求,也就是保持两年的所需。平安银行这边的资金是没有问题的,会全力支持新丰纺织的收购棉花。”
在纺织业中,棉花是最原始的材料,将棉花纺织成纱,就是‘棉纱’;棉纱,一般是以‘一包’为单位出售,而市场很多中小纺织厂,都是直接购入‘棉纱包’来生产棉布。
一般来说,能在‘采购棉花’、‘纺纱’环节的工厂,基本都是大工厂。
童润夫说道:“陈先生考虑的问题,比我们长远,新丰纺织接下来会将‘收购棉花’作为重要事情来做。虽然目前日本人管控物资较严,但漏洞也是很大,收购棉花不是问题。”
日本占领了江浙沪,但毕竟这里是华夏,管控起来是不可能达到所有目的。就好比租界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抗战区一样。
李升伯也说道:“目前是棉花淡季,再加上租界纺织还处于筹建阶段,只要资金足够,我们能收购不少便宜的棉花。事实上,目前租界虽然筹建纺织厂很多,但真正具备话语权的也就十二家纺织厂。”
相当于,在打一个时间差,等大家在筹建工厂、扩大工厂的时候,新丰纺织今年就能将棉花收到两年后。
很快,大家就商定细节,行动起来。
如今新丰纺织是这一波‘赚钱红利’中,反应最快、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比申新九厂的规模还大。
事实上,此时的申新九厂,才刚刚反应过来,他们只能一边赚钱,一边将利润拿去扩大工厂。
不像新丰纺织,机械设备都是现成的,在很短时间里,规模扩大不少,工人也达到7000人的沪市第一大纺织厂。
在纺织工厂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