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汉奸(2/6)
吴新河离开后。
陈光良翻阅起资料来,在川蜀的四类工厂(制糖厂、酒精厂、纺织厂、食品厂),产能并没有达到太高,属于还在‘初步阶段’。
现在的情况是,在沪市的工厂不愿意搬,大家认为川蜀原材料、熟练工人等等,都是远远不及沪市;在武汉的工厂也不愿意搬,武汉各纱厂正在利市十倍(很赚钱),一如苏锡常各厂于未失陷时的情况。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重庆的新丰纺织厂,产能目前也就四成,因为就算有军工定单,人家也是直接从武汉下订。
白糖和酒精厂也是如此,如今粤省还安然无恙,大量的白糖、酒精可以沿着‘粤汉铁路(广州到武汉)’,将产品运到中原,甚至川蜀。
与此同时,在内江的白糖厂,还在遭受本地制糖作坊的抵制,处境不算很好,所以原本日榨甘蔗500吨,目前产能也就五成而已。
但陈光良看完资料,却一点不急,毕竟今年下半年,武汉、粤省都得‘相继沦陷’,届时这些工厂才真正能发挥作用,而且重要的是能赚大钱。
接下来,陈光良又看了看童润夫等人的工作汇报资料,这些都是通过信件带到香港的。
“棉花原料价格的滑落,以及战时需要的旺盛,棉制品价格高涨沪市、苏州、无锡、常州等均已经陷落,增加产量的新丰纺织,将获得数倍于平时的利润”
这是一份产业工作总结。
也就说,新丰纺织扩大产能、棉织品价格高涨今年新丰纺织的盈利,预计可达800万法币以上。
当然,这个只是陈光良的预测。
在租界的两家工厂,如果仅以工厂和机械设备的资产来总计,差不多也就是800万不到(接手后,陆续增加约300万大洋的新机器);再加上香港工厂和重庆工厂,不含纱锭的资产是在1100万。
一年的回报率,在80以上了,沪市工厂的回报率更是高达100左右。
陈光良随即思考一番,便做出一个决定——让沪市工厂保持对棉花的收购。
理由很多:
首先:平安银行可以继续支持新丰纺织,收购棉花;
其次:法币目前还没有正式贬值,要尽快收购沪市以外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