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匪气尚书殷正茂vs大明寄生虫周王府(6/7)
是大忌。
“臣觉得,他们是否栽赃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愿不愿相信这番话语!”
“这是何意?”
“王爷有所不知,在臣离开京师前,翰林编修沈念曾向陛下献了一道‘杀鸡儆猴’之策,他认为假丈田亩之事若涉及河南全省,涉及河南宗藩,乃是好事。”
“好事?”朱在铤不解。
“其好在,朝廷只需严惩河南宗藩,严惩河南省官,日后,全国的丈田施行都会很顺利,其它宗藩都不敢阻拦。”
“河南位于中州,您又是出了名的好脾气,闹起来的概率非常小!这也是陛下在臣临行前特意交待对不配合丈田之宗藩要严惩的主要原因。”
殷正茂之所以杜撰出沈念想出此策,乃是因沈念当下在小万历身边的定位正是这类角色。
沈念“心在百姓而不在官”的变革倾向,大多数人都知晓。
“就是那个屡次献计、使得地方官越来越难做的小翰林沈念?”
“正是!”殷正茂点头道。
很多地方官员对沈念的印象都不好,故而传到朱在铤耳朵里的沈念,便是这种形象。
朱在铤不由得皱起眉头。
他对殷正茂的话语深信不疑,毕竟朝堂的二品大员怎会对一位亲王说假话!
杀鸡儆猴的这个鸡,指的显然就是他。
皇帝乃是宗藩的绝对克星。
朱在铤相信小万历会借此事重惩周王府,还有其它原因。
比如:此次假丈田亩的最大受益者是周王府;周王府在开封百姓心中的名声并不好。
此外。
就是小万历能接受周夫子手捧《大诰》告状,足以说明小万历是一个敢于用重刑的皇帝。
朱在铤越想越郁闷。
殷正茂见朱在铤面色焦躁,便知后者已掉入他布置的陷阱。
接下来。
他便可以顺理成章地让这位周王爷主动“破财免灾”,为避免重惩,而吐出一些违法兼并的土地了。
这才是殷正茂的最终目的。
他来河南,令清丈田亩之事正常进行,只算是完成了差事。
但若能让以周王府为首的河南宗藩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