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人有我优(2/3)
尾的邻居都在热烈讨论裴瑜的事迹。
这对于像裴烨这样家庭成分上有“污点”的人来说,这样的关注度,这种公开的、正面的官方认可,在过去对于一个买办家庭来说,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待遇,而如今,却真真切切地摆在了眼前。
曾经,他们的家庭背景是沉重的包袱,是需要极力掩盖的历史问题,现在,裴瑜的成就照亮了老裴家的门楣,成为了众人艳羡的焦点。
裴瑜目前的水平,已经是同龄人中的绝对第一了,是毫无争议的“天花板”级别。她的成就不仅一举超越了父亲裴荣,更是直接将老裴家的声望拔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今往后,裴家不再是那个背负污点的家庭,而是一个培养出了北大骄子、华国首个io金牌女得主的光荣之家。
那些曾经对裴荣冷嘲热讽的亲戚朋友,如今再面对裴烨时,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的眼神里不再是轻蔑和嘲笑,而是多了几分敬畏和艳羡;他们的语气也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下意识地放低了几分,甚至带着几分讨好的意味。
裴瑜的成就已经不是普通的优秀了,而是真正的“绝无仅有”,是能让整个家族都跟着沾光的大喜事。
在1986年的社会背景下,年轻人的上升渠道几乎被压缩到了一条狭窄的道路上:先读书,再找工作,然后慢慢熬资历。
这是时代的大环境所决定的规则,牢牢束缚着每一个人。个人的选择和可能性被极大地限制,几乎没有偏离这条轨道、另辟蹊径的余地。
放在裴瑜穿越前的时代,情况大不相同,社会资源明显更多,机会也更加丰富,每条路都有可能通向成功的未来。
即使读书不好,进不去体制内,年轻人依然在外企、私企中搏出一番事业,甚至可以投身体育,凭借一身好体魄在赛场上争光;也可以从事艺术,用才华和创意闯出一片天地;还可以选择自己创业,抓住市场机遇实现财富积累,没人会用有色眼镜看待商人。
可在1986年的现在,读书不好几乎就等于无路可走,个人的发展路径被死死地框定在“读书”这一条独木桥上。
社会资源有限,机会稀缺,竞争异常激烈。高考成为了无数家庭和学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