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入学(15/19)
张小会对此一无所知,今天“扞卫革命造反派”找他,明天“高举革命造反派”也找他,今天这个让他写材料,明天那个又来要证明。
小心翼翼的张小会询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造反派却恐吓他:“有事你就进去了。”
虽说目前没事,但没完没了的调查还是让张小会胆战心惊,所以建三线时,他第一个报了名。
确实,在三线初建的时候,许多来到这里的人都有各自的原因。
有的是整个车间搬迁,个人只能服从安排;有的是领导指定前来;有的是自己主动寻找机会;有的是转业后被安排过来;还有的是因为献出家园,转户进厂。
总之,无论出于何种缘由,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于此,成为了三线人。
冉海回家一进门,就看见妻子边烧火做饭边流泪。
他以为是烧的柴火不干,被烟熏的,便安慰道:“咱们来的晚,干木头都被先来的人拿光了,没办法,只能将就着用了。”
“不是因为这个。”妻子明白丈夫误会了。
妻子孙家和是北京医科大的毕业生,刚到三线担任医生。
她以前是市医院的外科主任,前几年因为家庭出身是富农被免去职务。
这三年来,看着同事被批斗、下放,她常常为自己的处境担忧。
前段时间,宋东方回去调人,听说冉海的妻子是医生,便找到了冉海。
两口子都很乐意,于是一起来到了三线。
来到三线后,她成了全职医生,主刀各类手术。
冉海以为妻子是被柴火熏出了眼泪,让她进屋,妻子却没有动,伸手递过来一封刚收到的信。
这封信是从奎龙市医院转来的,是大舅哥寄来的。
大舅哥孙家玉是奎龙大学的副教授,前两年因为替挨批的校长说了几句辩解的话,便和校长一起被发配到农场改造。
信里说,大舅哥一家在农场改造情况良好,但生活十分艰难,不过看信上的落款时间,已经是一段时间之前的事了。
冉海心想,妻子的眼泪是为大舅哥一家而流。
妻子流着泪求他,让他找宋东方看看能不能把大舅哥一家调到三线来。
冉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