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银行(2/3)
印钞,看似解了燃眉之急,实则动摇国本。如今若想让宝钞重获信任,不仅要控制发行量,更要让百姓相信——宝钞背后始终有等值的货物支撑。”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这便是锚定物的意义。当百姓知道无论宝钞如何流转,都能在官府兑换到对应价值的白银、粮食,他们便会安心持有。
就像把宝钞系在坚固的锚上,任市场风浪再大,也不会轻易贬值。”郁新若有所思地抚着胡须:“可殿下,若以实物为锚,该如何确定兑换比例?又如何保证国库始终有足量物资储备?”
“问得好。” 朱雄英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这便需建立一套全新的体系 —— 国家设立钱庄,往后可称其为‘银行’。无论是宝钞还是金银,百姓皆可存入银行,银行依存入时长与金额给予相应利息。如此一来,民间闲散资金得以汇聚,银行可通过放贷等方式盘活资金,促进商贸流通,而非直接充实国库 。”
见两人面露疑惑,朱雄英继续解释:“银行会设置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宝钞与金银兑换比例。比例如何确定,既要考量国库物资储备与财政收支情况,又需参考市场物价波动。国库负责收纳税赋等财政资金,保障国家运转;银行则作为金融机构,调节货币流通。你们可从历年税赋、商路贸易数据入手,琢磨其中规律。如此,百姓既不用担心手中钱财无处安放,又能通过银行兑换,确保宝钞与金银价值稳定。”
朱雄英顿了顿,神色更加郑重:“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日后可通过银行调控市场上的钱的流通量,以此来调控物价。譬如市场上货物不足、物价飞涨时,银行可收紧放贷,回收市面上多余的宝钞;若货物积压、经济萧条,银行则放宽放贷,让更多宝钞流入市场,刺激消费。但具体该如何制定调控的标准与时机,如何避免过度干预反而扰乱市场,还需深入探讨。”
朱雄英负手踱步:“此外,国家还会在政策上全力配合。往后税收只收宝钞,官员俸禄也以宝钞发放,如此便能在源头上扩大宝钞的使用场景。再辅以银行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兑换机制,百姓手持宝钞,进可在市场交易,退可兑换金银实物,再无后顾之忧。”
他目光灼灼,扫视着面前二人,“宝钞轻便易携,分割找零远胜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