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商量(3/5)
始六年六年的熬,还是要熬到一定年纪才能当院使。除非这孩子有机缘得圣上隆恩,或者立下大功赏赐个其他品阶也就算是人生完整了,当然这还得问您和三少爷的意见。”
贺老太爷听完沉默许久,齐国安知道他在思量其中的利弊,也不好出声打扰他,只是自己喝茶看窗外的景色,他看到窗外的贺景春正喝着牛乳茶,一边看着做糖画的小摊子笑,他不由得也跟着嘴角含笑。
这边贺老太爷却是十分纠结,自古以来,男子读书考科举就是目标明确的事,他们贺府是由自己这一代开始考取功名,自家两个儿子又考中了科举,再有官职才敢把家里几个哥儿姐儿的婚事给办了,形成人脉网。
如若自己孙儿这一代不努力,贺府也只能是光耀自己这一两代而已,需得有人每代为官才能保住贺家如今好不容易拼搏来的前途啊。
而医官需得好好考虑。因着前朝皇室暴政,对医官实在不友好,悲剧几乎都发生在御医身上,医官们的性命被捏在前朝上位者的指掌之间,不说诊治略有差池,就是应对稍有不慎都可能获罪。
前朝的皇贵妃因身子不好回天乏术,断送了一堆御医的性命,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更别说历代帝后驾崩,除非遗诏中有不须加罪之语,否则无论御医诊治是否有过均被处置,甚至陪葬是一种惯例。因此前朝的医者少之又少,大都想办法换户籍逃命去了。
因为这事,前朝的医疗并不怎么好,医者们都怕治疗间稍有差池就被断送性命,导致皇室甚至军队身体素质略差,本朝的开国皇帝广佑爷这才因此钻到空子攻破城门。
后面广佑爷因借鉴前朝弊端制定许多政策,有几条是对医者的,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可随意迁怒太医,帝后日后等仙去也不可让太医陪葬。
本朝大历朝开始,医官的情况这才渐渐的恢复起来。但自古以来医者为百工之一,《三字经》中亦有“医卜相、皆方技”,地位自是不如士大夫,也就考上医官才略好些。
况且广佑爷又根据本朝情况提了太医的官职,从原来的从五品的院使改为了正四品;把从六品的院判改为了正五品;正八品的御医改为正七品,就这样情况也只是稍有改变罢了。可见前朝几百年对医官的影响有多大,导致本朝也如此,士农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