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曹贼、姜贼,狼狈为奸,祸害天下(4/9)
赚头,那是因为草原上的人口太多。
后世的新西兰,以畜牧业为主,不是挺发达的吗?
所以,姜耀准备,在草原上水草丰美的所在,进行驻军。
比如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吧,这片东西约七百里、南北约六百里的草原,有三千多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还有五百多座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被誉为世界上最丰美的草原之一。
在后世,这片草原盛载的各种牲畜,都接近两千万头了。
姜耀在那驻上一两万军,放牧三四百万的马牛羊,问题不大吧?
还有燕然山附近的那片草原。
后世的突厥人,就是将王帐建在这里,把这座山称为郁督军山。对了,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首都和林,也是在这附近。就是霍去病北逐匈奴后,匈奴人也是在此设立了王帐,其水草的丰美可见一斑。
姜耀准备,在这里按照成吉思汗的经验,摆上一万大军。
平时放牧,战时留下两千人管理牲畜,其余八千大军出征。
因为地球是圆的,燕然山的位置非常关键。从燕然山向南攻到洛阳,是六七千里。但是,向西经草原而不是帕米尔高原,攻到欧洲繁华的喀山地区,也就是后世著名的二战转折点某某某格勒,也是六千多里。
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另外,平时空闲的时候,他们还可以组织拉练,在稍微贫瘠的那些草原上去收割那些无主的黄羊、骆驼、野马、野牛、野鹿……对零星的逃亡的隐匿异族进行扫荡……既锻炼了军事能力,又能获得大笔的外快,想想是不是挺带感的?
总而言之,姜耀准备建立一支五万人的草原屯田军,屯驻在草原的水草丰美之地,既占据生态位防止西方的草原人迁徙过来,又能为内地提供大量的牲畜,还能作为姜耀在陆地上的重要战略打击力量,堪称一举三得。
当然了,也只能是屯田“军”,而不是移“民”。
若不然,这些人拖家带口,自给自足,又远离中原数千里,山高皇帝远,通讯不便……早晚会形成藩镇,甚至是新的名族,尾大不掉、
按照姜耀的计划,这草原屯田军的戍守期是五年,全是男人。这些男人不但要在内地有家有室,而且不能有任何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