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天策上将,两个皇后收入囊中(2/10)
所以,在下确实只是一介布衣而已,在姜大帅面前,实在无颜自称太守二字。”
“那么,唐瑁你今日来见本帅,到底所为何事呢?”
“在下是为姜大帅道贺而来。姜大帅发明新纸,不但洁白似雪光华如镜不生蛀虫,而且价格与原本纸张别无二致。天下士人,无不感念姜大帅的恩德。姜大帅武威赫赫,天下无敌。现在,又有如此文治之盛事……如此文治武功,恐怕日后的天下之主非姜大帅莫属。所以,布衣唐瑁,今日特意前来,为姜大帅贺!”
姜耀确实“发明”了新纸。
不要以为,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后,天下的公文、书籍就改用纸张了。
事实上,直到三国时期,公文、书籍的载体,还有八成是用竹简、缣帛。
纸张并不是主流。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这个时代的纸,最上品的白纸,名曰“左伯纸”,是一个叫左伯的书法家兼优秀匠人发明的,价格非常昂贵,并不容易推广。再便宜一些的纸,就质量非常一般了。
其二,也是最坑爹的是,这个时代的纸张,无论是“左伯纸”还是一般的纸张,都没有杀虫的工序。好不容易写好了的书,却被纸张里面的虫卵破纸而出,成为一堆废纸。谁受得了?
事实上,直到东晋中后期,传说中的“神仙”,实际上的科学家葛洪,经道家炼丹技术的启发,用黄蘖熬制的汁液浸染纸张以灭虫防蛀,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时候的纸张,因为被黄蘖汁泡过,颜色发黄,所以又名“黄麻纸”。
虽然模样不甚美观,但因为解决了防虫的大问题,很快就大行于世。
到了东晋权臣桓玄篡位时,直接下旨: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也就是说,直到一百六十多年后,东晋完蛋之时,纸张才对竹简和缣帛产生了绝对优势,朝廷公文全用纸张。而且,那时候用的纸张,还是并不怎么美观的“黄麻纸”。
姜耀对能工巧匠特别重视,给了他们极高的待遇。
这些工匠众多任务中的一项,就是研究新的造纸技术。
好吧,姜耀只是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其实对造纸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