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汉人诸侯,都跟姜耀学坏了!(3/9)
们所有,却完全禁止买卖,每对夫妇每年需纳粟两石,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者缴纳二丈五尺的布、三斤麻……”
姜耀所实行的,其实就是兴起于南北朝的北魏时期,并且盛行于隋朝和初唐的“均田制”以及租庸调制。
北魏时期,大概是五胡乱华的末期,全国土地荒芜,人烟稀少,跟姜耀现在的情况类似。北魏为了尽快的发展生产,恢复国力,实行了“均田制”以及租庸调制。
百姓们的土地,都是朝廷无偿赐予的,十六岁赐予,六十五岁收回,每年交粮,称“租”。每年交布帛,称“调”,每年要服二十天或者一个月的徭役,称“役”。当然了,官府如果没有什么活给他们干,这些“役”也可以改成缴纳财物。
基本上,一个成年人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收入,要交给官府。
多吗?
看跟谁比。
比如曹操吧,为了解决部队供应问题,分别组织军人进行军屯,组织百姓进行民屯。
民屯如果用官府的耕牛耕田,就要将一年收入的六成交给官府。如果不用官府的耕牛,则要上交五成。
军屯更惨,比民屯还要高上一成。
非但如此,如果军人战死了,他们的妻子就会马上会被官府分给其他军人——军屯的待遇那么惨,哪个女人愿意嫁给当兵的啊?这些女人只能在曹操的强迫下内部流通,就是生了女儿都不准嫁给军人以外的人。而且,在曹老板看来,女人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可以增加人口,绝不能闲着浪费。所以,死了丈夫后,要赶紧分配给其他军人。
当然了,曹操也有他自己的苦衷。
曹操麾下,有很多世家大族,这些人不但隐匿着大量的土地和部曲不交税,而且巧取豪夺,将普通百姓的土地变成他们的土地,将普通百姓变成他们的部曲。
曹操不施行军屯和民屯,看得紧点,行吗?
因为世家大族噬了太多的资源,曹操不残酷压榨这些军屯和民屯,哪来的钱粮供养庞大的军队?
想到姜耀一张白纸好做画,获得那么多能直接控制的土地,完全可以对百姓好一点,减轻一些百姓的负担,得个好名声,曹操更加郁闷。
他鸡蛋里面挑骨头,道:“名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