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陷马陶筒,铁蒺藜(4/6)
镇东军正面压来。
人数众多,阵型严整,步伐坚定有力,给镇东军正面的步卒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姜耀小儿,我看你这回怎么死?今天,我要一战定乾坤!”
眼见六千精骑已经攻入镇东军中军大阵,步卒主力也即将与镇东军大阵前面的步卒短兵相接,李傕嘴角微微露出了笑容。
然而,也正在这时——
噗通!
噗通!
噗通通!
冲入镇东军中军的六千西凉精骑,如同下饺子一般连番跌落马下。与此同时,一阵阵惊呼声响起!
“啊!不好!”
“什么玩意儿?”
“停下!快停下!”
“这地上有东西,专害咱们的战马!”
“不要停!不要停!停下咱们就完了啊!”
“放屁!不停下,你继续冲啊?那玩意儿太恶毒了,战马踩上去,就会失蹄!谁摔下马,不得被其他战马踩死啊?”
……
遭到如此突如其来,而又完全出乎预料之外的打击,众西凉精骑发出了阵阵惊呼。接下来到底该如何做,他们短时间内却是莫衷一是。
事实上,他们哪知道啊,镇东军安置在这片空地上的,是装在陷马陶筒中的铁蒺藜。
蒺藜这种对付战马的战争器具,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了。
不过,那时候的蒺藜,大部分是用铜制作的,耗费极高。由于冶炼技术不发达,少量的铁蒺藜,造价也相当不低。而且那时候的蒺藜是四面三角形的三角棱体,杀伤力其实并不强。所以,春秋时期的蒺藜仅用在了少数场合,后来就渐渐失传了。
直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出祁山,为了克制曹魏的铁骑,才把蒺藜这种战争器具从故纸堆里翻出来。他不但将蒺藜全部用铁制,而且改变了蒺藜的造型,让蒺藜对战马的威胁更大。蜀军的铁蒺藜一出世,就让曹魏的骑兵们大吃苦头。
司马懿为什么不愿意和诸葛亮打野战,这铁蒺藜就是原因之一。
现在,诸葛亮才十六岁,刚死了老爸,还没来得及出山呢。
而姜耀现在给关中军铁骑准备的,还不是诸葛亮发明的那种铁蒺藜,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