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闽北会馆(2/4)
汉奸,基本处于各个乡党鄙视链的最底层。
因此当郑毅崛起,打出了闽北人的大旗的时候。
虽然大家也都觉得他一个福州人,代表福清人,兴化人,多少有点牵强,但大家还是以一种极高的热情聚拢到了郑毅的周围。
钱绮雯在南洋虽然势力没有多大,人脉也不好说有多厉害,但她确实是做得到至少跟谁都认识,都说得上话。
因此在她的穿针引线之下,吉隆坡大大小小的福清乡党,全都聚到了他的手下,纷纷都表示从此以后大家都愿意听他的话。
这些所谓的福清大佬,十个里有八个都是开车行的,剩下的两个都是纯黑的,杀人越货绑架勒索,贩卖烟土逼良为娼,无所不为无恶不作的那种,居然也一口一个大佬地叫他,让他一时间也是哭笑不得。
在所有人的鼓动下,郑毅自己都没搞明白怎么回事,闽北商会就正式成立了。
而且商会的地址就在郑毅三层小楼。
以至于明明是他买来办公用的,却不得不把一楼给改成了聚义厅。
就跟雪华堂一样。
不止如此,这些个拉车的,还自发的开始凑钱给郑毅这个会长交会费。
一群拉车的苦力,最后居然愣是凑出了一笔两百八十万的巨款,全是那些车夫你一块,我五毛的捐出来的,据说不止是吉隆坡,就连新城,槟城,马六甲,乃至新加坡的车夫也都各有捐献。
这笔钱,最终却是又以他的名义,在几个地方各自用来建设华文小学,和一所在吉隆坡建起来的华文中学。
郑毅甚至还因此莫名其妙的成了这所华文中学的名誉校长,这也算是南洋地区各会长的路径依赖了。
南洋这地方,尤其是马来亚,从来没有过教育局,但华人上学的比例却比国内都高,基本做到了人人有学上,起码能上小学,都是因为这些商会会长的无偿捐赠。
华人将捐钱建学校,补贴交学费,作为扩大名誉,树立威望的手段,事实上即使是现代社会的马来亚,这样的习俗在很大程度上也一样得以保留。
一个华商是否被当地尊重并不取决于他拥有多少资产,马来西亚华人不会因为一个人有钱,就在网上叫人家爸爸,你他妈有钱又不给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