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生产线(3/5)
觉得他这几个月的辛苦,挨的那么多的骂,没他妈的白挨。
而且这东西,西方是真的没有,还真是郑毅自己的设计,这就更值得自豪,值得大吹特吹了啊。
当然,之所以西方没有这个东西,纯粹是因为用不上,毕竟现在全世界的橡胶种植产业大头都在东南亚,南洋华人的手里,
而南洋华人开启机械化生产总共也才十来年的时间,根本也想不到,切橡胶这种事还要专门造个机器。
华人猪仔又不贵,人力成本那么便宜,省得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郑毅如果不是要做全产线的话,他也不会造这个破胶机。
而且这台机器看上去大,但却是整个生产线上技术含量最低的机器,打第一次试机就没出过问题。
整线都试了三十多次了,每次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所以在郑毅看来,现在还远不能称之为成功。
但李孝式却不管,急的不行,根本不管什么整线,确定这东西有效之后,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联络南洋商报,星洲日报等中文报纸,过来拍照,采访来了。
老子作为中国人自己生产出了欧美都没有的机器。
你们他妈的凭什么还骂我是汉奸?
老实说,郑毅真不想这么急着就这么高调。
可谁让人家才是老板呢?也只好由他了。
很快的,切胶机将大块的橡胶都已经切成了小块,送到传送带上继续一路向前。
传送带的上方则是喷水枪对这些切碎的橡胶块进行初步的一次清洗,冲掉大块的杂物脏污。
切碎的小块橡胶,经过传送带送入清洗池,清洗池里倒了洗洁剂,上方的叶桨开始缓缓转动,使水池的死水流动,起到清洗作用。
简单清洗过的小块橡胶流到水池的尽头,被不断转动的自动网兜卷起,放上了挤胶机。
“轰轰,轰轰,轰轰。”
挤胶机运转起来,发出轰隆隆的声响,众人亲眼看着一整筐的橡胶团被机器自动了送了上去,从机器的入口倒进,在巨大的噪音下从出口处变成更小的橡胶粒。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吴文浩一直用表掐着时间呢,当时间超过五分钟后,却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