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桐华城之行(1/6)
1230年5月11日,下午两点的桐华城,人来人往,川流不息,16岁的藩王江迎涵在郑思域的旅馆内休息。
他在处理完政务后,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侍卫刘蓝和赵岚拿起书来给江迎涵看,江迎涵在自习。
弘阳国当地的书是蓝皮书,书脊用丝线装订,文字排版是竖版的,从右往左读,从书后面开始读,书面标题是印在白底方框内的,像古代的那种书籍。
江迎涵读的书叫《文艺》,是讲文学、诗词、写作、文化的书籍。
“诗词,字数固定者为诗,不定者为词,有绝句、律诗之别,诗首联、颈联、尾联押韵。”江迎涵在心里读书中的内容。
“绝句者,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绝句四句一诗,律诗八句一组。”江迎涵又读书中的句子。
“平仄者,声调之类也。平者,平直也,仄者,曲折也。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其余平声为平声。上声,‘上’‘赏’之声也,去声,‘去’‘趣’之声也,入声,南方话‘入’‘麦’之声也,北方地区现已消失。平声,‘平’‘宁之声也。’”江迎涵读到这一段句子。
“上”字在古代读作上声,故而用“上”字作为上声的名称。
古代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需要阅读者自己断句,江迎涵受到良好的教育,断句对于他来说轻而易举。
江迎涵想起小时候,老师教他声调和平仄的事。
“学生们,今天我们学平仄和声调。”老师蓝新运说道。
还是学生的江迎涵和他的同学安静地听老师的教学。
“平声,就是安、巴、新这些字。”老师蓝新运说道。
蓝新运在黑板上写下这些字。
“安,巴,新。”江迎涵和其他同学读这些字。
“上声,就是上、淌、莽这些字的读音。”蓝新运将“上”字读成上声。
“去声,就是去、木、克这些字的读音。”老师蓝新运说道。
“入声,就是南方话入、白、麦这些字的读音,可以理解成将这些字快速和短促地念出来。”蓝新运说道。
“平声,就是平声这一声调,仄声就是去声、上声、入声这些声调。”蓝新运说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