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改进(1/4)
地道内阴暗潮湿,腐朽与铁锈混合的刺鼻气味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令人作呕。昏黄且闪烁不定的应急灯,宛如风中残烛,将四周的墙壁映照得影影绰绰,摇曳的光影仿佛随时都会有未知的危险从黑暗中猛然蹿出。
破障无人车宛如一位即将奔赴战场的无畏勇士,在地道入口处蓄势待发。其动力系统恰似为这片地下世界量身定制的灵动心脏,核心发动机选用经过深度改装的小型民用摩托车发动机。别看它身形小巧玲珑,却在黄承彦团队的精心调校下,稳定输出着 50 匹马力。这股动力,对于在狭窄地道中穿梭的无人车而言,恰似一场恰到好处的及时雨。
训练伊始,无人车缓缓驶入地道。地道内,地面坑洼不平,积水在昏暗中闪烁着诡异的光,坍塌的土石随意堆积,宛如狰狞的巨兽横亘在路中。然而,无人车毫无惧色,发动机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驱动着它灵活前行。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 30 公里,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这速度足以让它快速应变。突然,一块巨大的石块从地道顶部滚落,带起一阵尘土,眼看就要砸中无人车。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无人车瞬间提速,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灵活地避开了石块,继续向着前方驶去。它的传动系统采用民用卡丁车的紧凑式链条传动结构,每一次前进,链条都会发出清脆的 “咔哒” 声,在空旷而寂静的地道中不断回响,仿佛是无人车在黑暗中奏响的激昂战歌。即便在复杂地形下,链条传动也确保了动力高效传输,让无人车稳定运行,如同一位坚定的行者,在这充满险阻的地道中稳步迈进。
黄承彦在地道外的操控室里,双眼紧盯着监控屏幕,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期待,当看到无人车成功避开石块时,他微微松了一口气,口中喃喃道:“好样的,小家伙。”
车身结构的设计堪称独具匠心,专为这低矮地道精心打造。主体框架的关键支撑件均通过 3d 打印完成,材料选用高强度且轻量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在昏暗的地道灯光下,这些 3d 打印的支撑件散发着冷峻的光泽,仿佛是守护地下世界的神秘卫士。它们精准地构建出复杂而稳固的结构,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同时,极大地减轻了整体重量,让无人车在这狭窄空间中更加灵活敏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