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巧珠算盘,商道助力(2/4)
们拿出真金白银;军械的打造与修缮,他们动用家族的资源和人脉……这一切,都远超出了一个地方豪族对新主正常的“投资”范畴。
糜竺兄长(糜竺)忠厚持重,在明面上作为皇叔的僚属,处理诸多政务,稳定地方人心。而糜芳将军(糜芳)虽性格略有急躁,却也掌管一部分兵权,忠心耿耿。
但真正让我感到惊讶,并且日益倚重的,却是这位看似只是“糜家小姐”的糜贞。
她绝非仅仅是躲在兄长羽翼下的闺阁女子。凭借糜家遍布各地的商路和人脉,她建立起了一个远比官方驿传更为灵敏、更为深入民间的情报网络。
曹军在兖州的兵力调动、粮草囤积情况;袁绍治下冀州、青州的物价波动、民心向背;甚至于江东孙策的一些内部动向……许多关键信息,往往是她通过商队伙计、各地掌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渠道,汇总分析后,第一时间送到我的案头。这些情报,往往比斥候营冒死探得的消息还要及时、准确,且更加细致入微,让我能够更早地洞悉对手的意图,做出应对。
她对数字的敏感,对商业运作的精通,更是超乎我的想象。徐州的财政能够这么快理顺,混乱的税收得以初步规范,屯田计划能够得到有效的物资支持和成本核算,都离不开她在幕后的规划与建议。有时,她甚至会直接指出我部署中的一些不经济之处,提出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方案。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筹措一批过冬的军需物资,我打算强行向徐州各郡征调。是糜贞得知后,连夜求见,直言此举虽快,却会严重损害民心,动摇统治根基。她随即拿出了一份详细的计划:通过糜家商号,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向周边郡县收购,同时利用漕运降低运输成本,再辅以部分必需品的定向征购。整个方案算下来,耗费虽略有增加,但既保证了军需,又最大程度地安抚了地方,甚至还借机盘活了部分地区的商业流通。
那晚,看着她条理清晰地分析利弊,眼神中闪烁着自信与智慧的光芒,我心中第一次生出一种强烈的认知:糜贞此女,绝非池中之物。她拥有的,不仅仅是财富和美貌,更有不让须男的眼光、魄力与才干。
她与蔡琰是不同的。
如果说,蔡琰的存在,如同一管清辉玉箫,触动的是我内心深处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